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福建很美,因为山清水秀天更蓝。
福建很绿,因为连续35年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2010年3月,福建启动实施建设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的“四绿”工程,造林绿化重点开始由山上为主转变为山上山下统筹,让森林进城、下乡、入村、上路。
仅仅多种几棵树?没那么简单。
国务院先后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整体方案》,为福建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必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预期到这种发展趋势,福建将造林绿化的重点由山上转向平原、转向城市、转向人口集中的地方。
推进身边增绿,以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提高生态承受能力打造宜居环境,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福建造林绿化,就此进入另一个战略高度。
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强者总是自觉地寻找不足。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但森林分布并不均衡,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树多,但多在山上;城市、乡(镇)、沿海、通道的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不少地方的园区、新区、新村建设还存在“只有新房、没有新绿”的现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孙春兰在刚到福建时就提出,要切实加强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环境,使八闽大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于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不仅成为福建造林绿化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也成为林业改善生态和民生的生动体现。
福建省林业厅负责人说,通过大造林,全省宜林荒山基本没有了。要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建设,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增加森林面积,打造生态优美之区。
2010年3月,福建省政府印发《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年)》,“四绿”工程建设随之在全面启动,“身边增绿”持续拓展着福建省的造林空间。
2年来,福建累计投入资金183亿元,植树4.2亿株;绿色城市、绿色村镇和绿色屏障完成造林绿化310.8万亩,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里程1.4万公里;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7%提高到41.4%,提高1.7个百分点——这一切,都有效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在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提高着人民的幸福指数。
造景与造绿并重 造绿与造福并举
按照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提出的“点、线、面整治”的要求,福建各地在“山水文章”上下足了功夫,遵循“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理念,八闽大地的山水风光成为了城镇建设的天然基调和秀美底色。
福州市政府大力实施“显山露水工程”,投入资金70亿元集中整治城区的75条内河,让“碧波荡榕城”美景得以重现,新建儿童公园、琴亭湖公园、五凤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在道路沿线、景观节点等大力实施绿化、花化、香化、彩化改造,进一步用花草树木扮靓城市。截至目前,福州建成区绿色社区覆盖率超过60%,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福州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居中国内地宜居城市榜首。
在造林绿化上舍得大投入的“花园城市”厦门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0.3%和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步行500米就有绿地。
“荔林水乡”莆田市按照“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的要求,计划投资2.5亿元,打造延寿溪、企溪、东圳渠道及北洋水系15条、长百里的“绿色慢行步道”,建成216公顷的休闲绿地,逐步建成绿色生态城市绿廊运动系统,做到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就有一块绿地。
“森林城市”漳州市正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田园都市和生态之城,全市130多个绿色村庄绿意盎然,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20多处郊野公园,既涵养着绿色生态,又造福百万民生……
不仅如此。
福建还通过鼓励农村利用“四旁”、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自“四绿”工程启动以来,全省绿色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8.4万亩,绿色村镇新增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4万亩;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6个、绿色城市9个、绿色军营150个、绿色校园745个、绿色开发区69个、绿色乡镇356个、绿色村庄3916个。
现在的福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出门就可见到绿色,居住环境有了明显地改善。
推荐阅读:
[分页]
高标准打造森林生态景观通道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是福建全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更是点睛之笔。
作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通道、大动脉”,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长651.2公里,贯穿28个沿海重点经济发展县。
高标准的生态景观通道该如何打造?福建的回答很明确。
“山、水、田、园”统一规划,“点、线、面”相连接,“乔灌草”、“花果树”一起上。按照“一轴两带三区多点”景观布局(一轴即沈海线复合的森林景观轴线;两带即高速公路两侧立体生态群落带;三区即以宁德市为主的晓秀枫丹景观区,以福州、莆田地区为主的榕荫福盛景观区,以厦门、漳州、泉州为主的花繁林茂景观区;多点即沿途可绿化地块形成的景观节点),高标准打造“带、网、片”相结合,“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走廊。
好规划,还需好机制推动实施。
福建省政府与各设区市市长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设区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街道)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一级明确责任,一级一级抓好落实。
苏树林多次对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作出批示。省财政投入资金3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15亿元。福建还出台可作为绿化苗圃经营、延长贷款贴息、吸引社会投资、鼓励捐资认养等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厦门市级财政按每亩15万元的标准配套投入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莆田市按省、市、县1:1:1的标准配套补助资金;福州市向各县(市、区)派驻8个造林绿化工作指导组,协助当地抓好造林绿化工作;晋江市投入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资金达1.66亿元,把通道绿化与城市、乡村公园建设结合起来;南安等县(市、区)发动当地知名企业认建、认养森林通道建设……
福建省林业厅认真总结推广去年大造林创造的“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经验,派出27位处级干部挂钩有沈海高速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任务的县(市、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路因绿而生动,绿因花艳而靓丽——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通道预期效果已经初显。
沈海高速公路厦门段的凤凰木和火焰木,泉州段的刺桐和鸡冠刺桐,莆田段的荔枝和秋枫,漳州段的相思树和美丽异木棉,福州段的榕树和海南蒲桃,以及宁德段的香椿和香樟……在651公里的通道上,一副五彩斑斓的森林画卷渐次绘出。当驱车行驶在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时,身旁的景色会让你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示范带动了福建省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以及乡村公路的绿化美化,如三明市对境内的福银、泉三、永宁、永武高速公路沿线进行森林景观修复和通道绿化。据统计,2010年以来,福建省通道绿化新增里程1.4万多公里。
高质量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福建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如今的福建,南起诏安、北至福鼎,连贯31个县(市、区)的宜林海岸线基干林带基本合拢,树起了一道30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成为沿海生态屏障,曾经风沙肆虐和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变成了千里沃野、万顷良田。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造林绿化指挥部,近年来每年植树1000多万株,开展沙荒风口断带补齐、疏林地补植和老林带更新;采取木本与草本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办法,做好环岛公路、纵贯线和水库汇水一面坡以及公园、景区的绿化、美化,营造特色鲜明的防护林、景观林。
不仅是沿海,针对境内山多坡陡、红壤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福建省按照造林良种化、“四绿”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质化、效益最大化的“七化”要求,对重点水土流失区、“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区位林分,通过补植、套种、封育等多种营造林措施进行修复提升,调整优化树种林种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解决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好的林子看不见,看得见的林子不好看”等问题。
长汀县在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地套种木荷、香樟、枫香、红叶石楠、山乌桕、无患子等阔叶树,改造林分结构,既保持水土又美化景观。
邵武市对城区一重山的杉木林,逐步进行条状改造,套种珍贵树、乡土阔叶树,绿化、彩化、美化生态景观。
绿色,还在不断延伸。
“四绿”工程已列入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作为林业五大生态工程之首。据了解,到2015年,福建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新城区将超过30%、旧城区在20%以上,县城建成区新城区和旧城区森林覆盖率将超过25%和1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个、省级森林城市(县城)30个。绿色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5.5平方米。国(省)道和铁路沿线两侧绿化里程绿化率超过95%,一重山一面坡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达100%;沿海基干林带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达100%。
建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林业生态建设为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也必将为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实现“三个更加”福建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森林进城、下乡、入村、上路——在福建,绿色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美丽中国,已幸福起航。
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大省的建设中的福建,一定会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