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并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的深刻认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精心部署。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但客观地讲,由于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可定量评价与考核的标准,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需要催促着我们寻找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是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同时,站在更高层次上,决定从法律、法规及顶层的制度设计上着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或者说是发展不当带来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等问题,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有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就是说,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这其中,建立刚性的评价机制和硬约束,即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又是将中央的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
其次,既要注重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要特别注意人和自然的和谐。近年来,因环境污染损害群众财产和健康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这其中不仅牵涉到人和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也关系到人和环境,即人为破坏了环境,进而影响到人居环境与安全的问题。
在和谐矿山建设中,牵涉到政府、企业和社区群众几方面的利益,如何平衡是难点。对于政府部门,给予它的自由裁决权应当和它的职能相匹配,同时自始至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制衡机制,使相关的程序、政策、方针与手段阳光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矿企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政府和社区可以要求它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但不能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更不能“吃大户”;社区群众作为利益相关一方,相对意义上是弱势群体,但实际上也是和谐矿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义不容辞。要让矿区群众享有充分的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但也要防止一些矿区的群众漫天要价,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创设与更新。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和统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有效整合管理资源,完善行政手段。要全面梳理现有管理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划分管理责权,优化行政资源及相应的财政资源配置。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完善行政管理手段,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威胁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以生态矿山或和谐矿山建设为例,要明确并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矿山企业是和谐矿区建设的主力军,也就是说,要着力建立与形成由地方政府牵头,矿山企业和社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和谐矿区建设格局。各级政府应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引导矿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入公益事业,切实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让百姓共享矿产资源开发利益。
第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盘活市场资源,创新经济手段。要有的放矢地改造甚至废弃一些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政策法规,有针对性地创新一些有利于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经济政策法规,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关系、环境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产品公平分配原则。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坚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