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
中国园林网11月29日消息:PM2.5是什么?今天,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这已经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几年前,相信大多数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个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尘埃,如今变得炙手可热。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到处充斥着它的身影。
今年年初,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其纳入强制监测范畴,明确要求全国省会城市在2012年内开展PM2.5与臭氧等项目监测,并发布相关数据,2015年覆盖到地级以上城市。今年“两会”,PM2.5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仿佛一夜之间,PM2.5这个专业术语,一下子跃入公众视野,成为耳熟能详的词语,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
从陌生到熟悉,从模糊到清晰,从漠视到关切。PM2.5身价的提升,折射了中国百姓生活品质的变化。正在走向小康的人民,越来越关心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林业
按照部署,贵阳市将从12月1日开始公布PM2.5等6个指标的监测数据,记者采写了这组稿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带领广大读者一起,更进一步了解PM2.5,了解我们身边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
记者手记:建设美丽贵州 需要你我参与
PM2.5从生僻的专业术语,逐渐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热词,过程虽一波三折,结果却在意料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老百姓对于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保护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引起广大民众强烈反响和共鸣,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倾听和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民众关切和国家意志对接,百姓呼声与党的主张一致。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贵州,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新闻直击之一:解读“方盒子”——PM2.5是咋测出来的?
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相对于以前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指标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项基础上,新增了一氧化碳、臭氧、PM2.5三项指标的监测。贵阳市将于12月1日公布环境空气质量PM2.5等6个指标的监测数据,每小时实时更新,市民可从市环保局网站上查看相关数据,时刻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那么,PM2.5是如何监测出来的呢?带着疑问,在贵阳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11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太慈桥原贵阳电厂旁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机房。
在一栋三层楼的楼顶上,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PM10、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质量的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着,在这些设备的旁边,有一个四四方方、外形与微波炉很相似的方盒子,这就是PM2.5监测分析仪。
方盒子的顶部,一根细细的管道穿过天花板一直伸出站房房顶。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监测室副主任张建介绍,这是通过置于室外的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的数据,通过监测分析仪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这些不断变化的数据就是PM2.5的监测结果。
记者看到,整个监测仪分三大部分:采样头、通道和振荡分析仪器。除采样头伸出楼顶外,其余部件都“住”在屋内。采样头顶端外观像“火炬”,是专门用来装空气样本的,它就像蚂蚁的触角,能够探测到外面空气的最细微变化。
方盒子的中间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了日期、时间、PM2.5的浓度、空气流速的相关数值。打开表面的小门,有几个轴带动着一条纸带在转动,在纸卷铺展开的部分,有一些黑色小点。“这些黑色小点便是PM2.5。”张建说,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采样头进入采样管时,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会滞留在上一层,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通过加热蒸发成水汽,进入纸带,形成这些黑点,通过β射线原理,设备便可自动换算出PM2.5的浓度,每隔一小时,设备便会自动进行一次这样的检测。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张建告诉记者,新国标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年均值)和24小时平均浓度(日均值)限值分别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
记者看到,液晶显示屏上,上一个小时的PM2.5的浓度是每立方米0.097毫克。张建说,实际检测中,PM2.5的浓度和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贵阳市PM2.5的数据与其他空气污染物一样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夏季低,冬季高。
“为保证PM2.5监测仪的准确性,机房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35%以上。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巡检,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张建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分页]
新闻直击之二探秘“国控点”——10个监测点分布在哪里?
今年8月,贵阳市利用国家环保部划拨的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先后购进了PM2.5等新增3项监测的相关设备,现已全部安装完成。全市的10个国控监测点,全部处在试运行调试阶段,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并与市环保监测中心站联网,可随时查看和调取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市的空气质量变化。同时,国控站点数据还要实时上传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环境保护部。
目前,10个国控监测点已试运行1个月,运行状况正常。
记者了解到,10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分别位于太慈桥、省冶金厅、市环保局、红边门、马鞍山、桐木岭、花溪、小河、乌当、金阳。其中位于高坡民族中学内的桐木岭监测点,是一个清洁对照点,用于与城市中心区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空气质量环境对照,不纳入计算范围。
市环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监测站点的设置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点位设置规范,其次是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设置点位。”
贵阳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是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设置数量要求进行设置、并经过科学论证的。国家要求建成区城市人口〉300万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每25-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设1个监测点,并且全区域不少于8个点,点位布设要遵循监测的科学及代表性原则。
一般来说,点位越多,监测网络越密,就越有利于全面掌握空气质量。
“从建成区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这个角度讲,相对于省外一些城市,目前贵阳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的设置密度是比较大的。”相关人员介绍说。
治理样本:去年贵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
“PM2.5指标受气象条件和污染源排放等因素影响,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根本措施。目前,贵阳的大型工业企业如钢厂、电厂、烟厂等已逐步搬离市区,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称。
近年来,贵阳市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取得很大突破。
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10个机动车环保检测站点,环保定期检测量达27万多台次,检测率为85.17%。同时,还完成了“贵阳市机动车环检分标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立了覆盖全市机动车环保检测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了对机动车尾气检测情况的实时监控。
此外,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2011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为42.3%,新增城区绿地4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32平方米。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849.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7055.88公顷。同时,实施环城高速公路、二环路等城市主干道沿线景观改造工程,形成环、带、线、点四位一体的城市绿化体系。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2011年,贵阳市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0毫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9天,优良率为95.62%。
2011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实现了“三降一升”,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削减13.31%;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上年增加1.8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上年削减3.48%;氨氮排放量0.52万吨,较上年削减3.37%。
百姓心声:
家住湘雅村的林大爷:以前花溪大道附近有很多重工业污染源,成为空气质量“重灾区”,每当下雨的时候,衣服上会出现许多很脏的细砂子,这些厂矿搬走之后,这一带空气质量好多了,感觉呼吸都顺畅了。
家住沙冲中路的李阿姨:空气质量好不好,要看绿化少不少。现在小区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而且品种多样,这样的生活环境很舒服。我们晨练,不用专门跑很远到公园去,看着这些花花草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住在花香村(原贵阳烟厂附近)的李大爷:以前烟厂还没搬离的时候,一天到晚总能闻到一股卷烟的味道,现在烟厂搬走了,附近的空气质量好多了,人的心情也好多了。
温馨提示:小颗粒大危害
从专业角度讲,PM2.5的浓度,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但它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环保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解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会使空气变得混浊,气象学上,我们把水平能见度在10公里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的天气现象称为灰霾天气。”
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期,近地层空气流动(风速)很少,大气会形成上暧下冷的“逆温层”,“逆温层”如同一个锅盖,限制物质的扩散和稀释,导致各种污染物在近地面堆积,且污染物之间容易发生各种光学和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灰霾天气。
从另一个角度讲,霾的产生,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自然成为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
那么灰霾天气应该注意什么呢?环保专家给出建议:首先,应尽量减少外出,即使外出也应戴上口罩;在早晨、晚上空气质量较差时要减少户外运动,尽量不要在这种天气下锻炼;要多喝水,并适当在地面洒一些水,降压灰尘;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注意情绪调节,光线太暗时,尽量打开电灯,听听音乐。
新闻链接:什么是PM2.5和PM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成分复杂,多含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
PM10是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PM2.5对人体的影响
PM2.5对人体健康和能见度等有着重要影响。PM2.5通过呼吸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PM2.5背后的那点事
PM2.5为中国公众所熟知,起源于一台设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美国大使馆内的空气质量监测仪,这台用来给美国大使馆内部人员提供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指数的机器,频频发出“重度污染”警报,而北京市政府官方公布的北京市大气质量为“轻度污染”,这样的落差让普通民众对生活环境感到担忧,一时间引来了无穷无尽的“口水仗”。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在新浪微博访谈中坦言,出现这种“双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大使馆的标准和国内现行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并不一致。
这场纷争的背后,是民众环保意识的高涨。也正是因为这场纷争,才使PM2.5这个小小数字,在官员和民众心里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
温家宝总理于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使PM2.5从民间热词一跃成为官方标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总理强调,我们要用行动昭示,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推荐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