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

2012年11月29日 15:41南海网

中国园林网11月29日消息:“这里实在太美了,满眼青山碧水,在天然氧吧里呼吸绿色空气,感觉心清神爽!”近日,来自甘肃的游客袁女士对呀诺达旖丽的热带雨林风光赞不绝口。青山蓊郁,绿水长依,蓝天如碧……海南独特的生态之美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张亮丽名片。

海南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先行一步,在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仍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成功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彰显了海南的特色优势。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生态,是绿色崛起的依托,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强化全民生态自觉,实施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启绿色崛起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生态立省实现绿色崛起

对于海南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欠发达地区,该选择怎样一条发展之路,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对自身曲折的发展道路的回顾、总结,海南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才是海南最强的竞争力。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立省之本,不遗余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从1999年提出建生态省,到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宏伟目标的确立,再到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绿色崛起,无不烙着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印记。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正在800多万海南人民脚下延伸,成为全省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基础,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定位之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强调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最大综合效应。

为保护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海南统筹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整体协调发展,初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在空间布局上,我省坚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分区分类布局生态功能和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布局上,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约、集群发展新型工业。以汽车制造、软件信息、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悄然崛起,为海南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实现了工业项目的合理布局和环境污染的集中控制,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力保海南的碧水蓝天。

2009年,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能源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正是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我省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和谐发展,全省GDP从2005年的903.60亿元增至去年的2515亿元,增长了1.7倍,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88.9%。

“海南良好的生态在全国来说是稀缺资源,在全球环境承载能力日趋超出负荷的今天,海南生态环境优势日益凸显,可转化为发展优势。”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陈健春如是说。

推荐阅读:

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本 浙江丽水“绿色崛起”纪实

南昌高新区保护生态湿地 做江西“绿色崛起”样本

四川雅安:生态破题 西部崛起生态城

山东:构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烟台”正崛起

[分页]

治污减排 呵护碧水蓝天

恶臭的养猪废水经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废水变成了沼液,用于浇灌农作物,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农”三位一体的生产模式,使周边环境免受污染。这是记者近日在定安瑞东实业有限公司新竹万头养猪场看到的一幕,也是我省污染减排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我省通过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呵护海南的碧水蓝天,助力绿色崛起。”陈健春说。

近年来,随着一批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污水污染江河的状况大为改观。

从2008年起,我省启动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打响了污染物减排攻坚战。几年来,我省多方筹资近30亿元,建成了遍布全岛的25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从原来的45%跃升至73%,成为全国第7个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省份。全省建成并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共36座。还建成了21个垃圾处理项目,垃圾处理能力达到86.0%。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必然选择。 2011年,由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投资4.4亿元建设的临高20兆瓦光伏并网示范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之一。

如今,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正风生水起。“十二五”期间,海南将组织实施绿色照明示范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省、建筑节能、节能产品惠民等10大节能工程。

污染减排工程首战告捷,我省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任务。全省82.8%的监测河段和94.4%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海南的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了。

扮绿家园 建设“绿色银行”

绿色,是海南的主色调;绿色,是海南最大的“银行”。

走马琼岛,处处满眼葱绿。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绵延千里的海防林、蓊郁葱茏的公路林,构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扮靓了我们的绿色家园。

省林业厅有关专家称,森林是海南优良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近年来,我省围绕生态省建设目标,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其中,海防林建设是造绿的大手笔之一。从2007年起,短短3年时间,全省完成基干林带造林16.5万亩,退塘还林1.9万亩,基本实现断带合拢。昔日的流沙变成了绿洲,重新构筑起宝岛海疆的“绿色长城”。

海南还率先在全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投入2.7亿元用于中部山区生态补偿,呵护中部生态“心脏”。2011年,省财政落实林业发展保障投入12.8亿元,有效地保障了海南林业发展。

2011年,海南启动了“绿化宝岛”行动,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目的是永葆海南的青山绿水,增加森林碳汇,为绿色崛起再筑“绿色长城”。

绿化宝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正如罗保铭所言:“将来谁拥有排碳权,谁就拥有发展权,海南森林碳汇越多,发展的主动权就越大。”如今,绿化宝岛战役已在全省打响,一个个森林公园、花梨之乡、椰子之乡正悄然崛起。

省林业厅厅长关进平表示,绿化宝岛行动将以呵护青山绿水为依托,以振兴绿色经济为支撑,构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生态景观系统。

截至今9月中旬,全省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6.6万亩,占总任务的91.3%。

根据全省绿化宝岛行动规划,我省争取造林绿化完成150万亩,到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森林总碳储量超过6000万吨,各市县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宝岛新绿竞发。近几年来,海南森林覆盖率每年平均增长近一个百分点,目前达到60.5%,居全国第二位。

海南,吹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集结号,奏响了绿色崛起的新乐章,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空气清新、四季花开的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推荐阅读:

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本 浙江丽水“绿色崛起”纪实

南昌高新区保护生态湿地 做江西“绿色崛起”样本

四川雅安:生态破题 西部崛起生态城

山东:构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烟台”正崛起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