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划出千亩红橘古树保护区

2012年11月30日 10:35重庆日报

中国园林网11月30日消息:“橘子红了,快来摘哟!”11月21日,阳光普照,九龙坡区铜罐驿镇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在该镇新划出的古柑橘树保护区,成片的纯正“大红袍”红橘古树结出了红艳艳的果实。

划定专门保护区

提起铜罐驿,不少人都知道这里曾盛产“大红袍”红橘。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清澈的大溪河两岸,绵延着一片片柑橘园,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

“这是老重庆人都熟悉的味道!”当地一村民一边剥开手中的红橘一边向记者介绍,现在仍有不少老重庆人因为怀念红橘的味道,专程跑到铜罐驿来采摘。“看嘛,个儿不大,有点扁,有点酸,红得发亮哦!”

副镇长彭小军介绍,铜罐驿的红橘古树,近1/3都接近200岁“高龄”,其余的也有百来年历史了。为了让“大红袍”红橘老品种焕发新的活力,最近他们以大碑村为中心,选择树龄长、品种纯正的1000亩果地专门划定为红橘古树保护区。为了鼓励村民种植红橘,当地政府还落实了一定的补助经费,给这些古树开“小灶”。

在大碑村,记者看到了成片的红橘古树,枝繁叶茂,大多有四五米高,有的重点红橘古树还挂上了牌,由专人管护。

主打“历史文化牌”

彭小军介绍,据考证,“大红袍”红橘在铜罐驿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曾作为贡品被清朝皇帝康熙赐名“大红袍”。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大红袍"红橘仍是当地众多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彭小军说,一些红橘老种植户告诉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一家人甚至可以依靠一年的红橘收成(约四五千元),盖一座四五十平方米的青砖平房。那时候,铜罐驿有上万亩红橘果地,每年能产红橘超过1万吨,其中近40%销到我国北方地区甚至远至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剩余的红橘有的直接鲜销到本地市场,有的拿给铜罐驿原罐头厂深加工。“当时,"大红袍"红橘几乎成了全县(当时铜罐驿隶属巴县)的支柱产业。”

但好景不长,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柑橘市场新品种的不断涌现,鲜果集中上市,红橘又不耐保存,铜罐驿红橘便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如今,当地红橘树几乎只剩下了老树,年产红橘仅1000吨。

“市场价值虽然已经不高,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非常重要。”该镇目前正在申报“钦赐大红袍柑橘”原产地保护商标,希望通过品牌保护,让“大红袍”红橘老品种重新焕发活力。

同时引进新品种

"大红袍"毕竟已上了"年龄",不能仅靠它一枝独秀。”据介绍,近年来,为应对柑橘品种单一、老化的状况,铜罐驿着手嫁接改良品种,并先后引进了红肉蜜柚、红肉脐橙、少核默科特等优质新品种近30个,在黄金堡、大碑、观音桥等7个村推广,全镇目前改良新品种近4000亩。

“这些新品种柑橘最贵的可以卖到30元/公斤。”“爱森农业”负责人程祥说,新品种果大、肉多、口感更好,很受市场青睐。“今年的红肉卡拉卡拉、纽荷尔脐橙,预计能收6万斤,产值近100万元。”

“品种改良后,收入比从前翻了好多倍!”村民王敏说,2004年,村里大多数人都还在种红橘,他家种的80多株红橘年产量上万斤,收入却只有4000多元。后来他改种400多株清家脐橙,年产14000斤左右,年收入达五六万元。

另一方面,橘子红了,也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

“柑橘产业发展起来后,旺季时我们每周都要接待上百游客!”大碑村一农家乐老板吴明荣说,现在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主城的游客来:春天赏花,夏天摘葡萄、琵琶,秋冬摘橘子、柚子……

镇长彭禹介绍,近年来,该镇以果为媒,以大业主带动小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未来三至五年,铜罐驿将以“大溪河”为轴线,规模化种植优质柑橘2000亩,发展高标准优质柑橘展示园5个,建成具有观光休闲、采果体验功能的优质柑橘基地。

推荐阅读: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参选四川十大最美红叶(彩林)观赏地

北京:第24届香山红叶节昨日闭幕

上海:红叶金菊平分秋色 腊梅桂花争美抢镜

台湾:阿里山提前进红枫季 红叶夕阳美不胜收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