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治理投入应与财政收入增长率挂钩

2012年01月17日 14:00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月17日消息: 在1月10日召开的政协甘肃省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甘肃省政协委员刘杰华说,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高投入、见效慢、长期性的工程,甘肃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金融部门和民间投资,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在题为《大力加强甘肃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发言中,刘杰华说,除了要树立全民参与荒漠化治理意识、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考核机制、加大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外,还要建立多方投资荒漠化治理的模式。各级政府用于荒漠化治理的资金应与财政收入增长率挂钩,逐年增加治理财政预算资金。金融部门应对符合条件的治理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从事荒漠化治理单位和个人的贷款,按中央及省级财政有关规定给予贴息。还要加强对沙区采矿、挖煤、采油、采气等开发项目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鼓励企事业单位承包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此外,要重视沙漠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对荒漠化治理的引路和沙产业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沙区光热资源优势,走治理荒漠化、产业化发展路子。

甘肃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荒漠化形势,2010年,国家在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甘肃定位为全国生态完全的重要屏障和战略通道,这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刘杰华说,生态之于甘肃就像水之于生命,改善甘肃生态环境,首当其冲要进行荒漠化治理。甘肃有2.67亿亩天然草原,但草原植被破坏严重,突出表现为草原的退化、沙化、盐碱化、荒漠化。此外,甘肃盐碱地面积超过2100万亩,分布范围广,改良治理难度大。甘肃有6000多万亩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按现有速度治理,至少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还有3870万亩土地介于沙化和非沙化之间,如果利用不当,极易变成新的沙化地,“随着荒漠化治理的深入,各级财政投入不足,治理资金严重缺乏”。

甘肃土地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已达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一半,分布在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甘南、庆阳等10个州(市)的37个县(市、区)。

推荐阅读:

塔里木河风头水尾防护林“阻击”荒漠化的奇迹

明年大连将再投100亿 植树2亿株 造林补植90万亩

巴彦淖尔市农垦植树造林“四早三到位”

晋城大力实施“62235”工程 再掀秋冬植树造林新高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