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7日消息:在1月10日云南省委、省政府举行的森林云南建设推进大会上,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赞扬“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并部署了下步森林云南建设工作。
秦光荣指出,“十一五”以来是云南省林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不断创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克服低温冷冻、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云南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林业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顺利,特色林产业实现新跨越,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森林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省林业用地面积3.71亿亩、居全国第二位,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三位,活立木总蓄积量17.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
秦光荣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林业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森林云南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推进森林云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省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林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的重要载体,是彰显云南特色和优势的形象品牌。各级各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紧紧抓住当前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桥头堡战略把“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为5大战略定位之一的机遇,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提速森林云南建设步伐。要处理好6个事关全局、方向的基本问题,坚持生态优先,筑牢发展基础;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有序推进;坚持科技兴林,提升质量效益;坚持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兴林富民,调动林农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共建格局,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新的思路、更实的政策措施,奋力开创森林云南建设新局面。
秦光荣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森林云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就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和云南省深入实施“两强一堡”的重大战略机遇,实施“绿水青山”计划,建西南绿色屏障、创兴林富民大业、扬七彩云南文化,努力把云南省建设成为生态系统更加完备、林业产业更加发达、森林文化更加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云南”,为构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到2015年,实施新造林3000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林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7亿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1200元,县级以上城市绿化用地超过30%,绿化率超过35%。
秦光荣强调,当前要着力在6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一是搞好“三个保护”,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健全完善林业“三防”体系,全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二要抓好“四大工程”,启动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今年启动乌蒙山区、怒江及藏区等生态脆弱地区80万亩建设试点,争取用10年或更少时间,把全省1000余万亩25度以上陡坡地和特殊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全部实施生态治理和恢复;扎实推进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到2015年力争控制住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新的石漠化现象;切实强化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把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国际国内重要江河流域、九大高原湖泊水库、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面山的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建设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走廊;推进城乡绿化工程,以山地城镇建设为契机构建绿色和谐城市,加强乡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生态,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三要搞好“四个推动”,推动基地规模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推动林产业对外开放,推动加快中低产林改造步伐,提升林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四要完善“四个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保障能力。五要深化“三大改革”,继续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造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的强大动力。六要推进“四项举措”,开展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塑造生态文化品牌,加强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力度,抓好督查落实,确保森林云南建设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更和谐,为推进云南“三个发展”和桥头堡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秦光荣还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力度,抓好督查落实,确保森林云南建设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云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仇和宣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森林云南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副省长曹建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副省长孔垂柱,省政协副主席白成亮,驻滇某部少将赵金松出席会议。
曲靖 奏响兴林富民的最强音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十一五”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建设,奏响了兴林富民的最强音。
高位推动,突出组织领导。曲靖市把林业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财政投入林业资金由9421万元增加到2.87亿元,财政贴息28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林业贷款1.5亿元,支持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和人才支撑体系。
深化改革,突出惠农工程。全市集体林确权率达99.2%、均山到户率达89.9%。全市6个县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31人取得了相应资质,林业调查规划机构达11个。全市共受理和落实林地、林木流转57宗,交易金额996万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93宗,抵押面积3.2万亩,发放贷款3664万元。同时,改革了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
植树造林,突出生态保护。全市累计造林658万亩,义务植树9983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35%提高到41%,活立木蓄积量由3647万立方米增加到4363万立方米。3个县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27个乡镇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建成自然保护区20个,占国土面积的14.7%。实现了连续24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
发展产业,突出产值比重。林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由3亿元增加到15.8亿元;累计完成核桃造林297万亩、速生丰产林206万亩,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省级林业龙头企12家、大中型林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12个,全市登记发证的林农专业合作组织达16个,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48万亩。目前,全市林业总产值由7亿元增加到24亿元,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提高到6.1%。
弘扬文明,突出文化建设。曲靖市把森林文化建设作为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编印《曲靖市古树名木选编》,出台《曲靖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使“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临沧 资源大市给力生态产业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始终把林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程来谋划,实现了“林业资源大市、林业产业强市、林业景观美市”的宏伟目标。
全力抓生态建设。紧抓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机遇,实施退耕还林195.8万亩,全市年均造林近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0万亩;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护,公益林面积达711.94万亩,两类林比例为33.8:66.2,每年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5094.64万元;自然保护区面积由70万亩扩建到384.94万亩;加大生态意识的宣传教育和打击破坏生态安全的违法力度,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累计建成沼气池17.73万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5万台。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46.63%提高到60.56%,提高近1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从7127万立方米增加到8437万立方米,增长18.4%。
全力抓产业发展。全市累计建成核桃基地764万亩,农民人均3.8亩,比“十五”末128.74万亩增长近5倍,2011年核桃挂果面积150万亩,核桃干果产量6.5万吨,农业产值达18.47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919元,并采取“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延长了核桃产业链条;成功引进了实力雄厚的一大批木材加工企业,林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锯材、胶合板、实木复合地板、实木家具等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的工业原料林,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全市林浆纸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浆纸产量达8万吨、产值3亿元,产量比2009年增加?6.8万吨、产值增加2.5?亿元。此外,茶叶、咖啡、橡胶、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通过发展林业,临沧生态得到改善,产业迅猛发展。截至“十一五”末,全市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1326.9万亩,比“十五”末增长6倍;培育林业企业464户,龙头企业22户。201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4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838元,林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超过四成,林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理 林业建设助推全面发展
活立木蓄积量8613.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15%,农民人均拥有集体林地9.9亩……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州林业用地面积3053.1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1.8%。
“十一五”以来,大理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深化改革,坚持兴林富民,使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新突破,林改为林业和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确权率达99.39%,均山到户率达88.56%,核发林权证、股权证84.31万本。目前,全州共流转林地4354宗52.24万亩,流转金额9077.32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935户3142宗,抵押面积30.75万亩,发放贷款1.1亿元;成立林产业协会126个、“三防”组织或管护协会137个、林农专业合作社102个,组建基层摩托化森林消防应急队114支,成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及义务扑火队1297支,人数达31807人。
新成绩,生态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绿色屏障。完成退耕还林10.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8.26万亩,平均每年有1.1亿元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107.25万亩,每年实施森林管护2101.7万亩,投入资金2.55亿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21万户,节柴改灶11.71万户;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17万亩、封山育林83万亩,义务植树4500万株;共建立21个归口林业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8601公顷,占全州林业用地面积的3.85%。
新跨越,产业发展夯实“中国核桃第一州(市)”基础。2010年,大理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当年全州核桃面积达823万亩,产量12.41万吨,产值突破40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3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
新高地,生态文明理念成为衡量人们价值观的标准。组织开展了“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云南·大理行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了“在大理的蓝天下爱心放归活动”,并先后组织编写了《绿色瑰宝 创富之源》、《凝聚社会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等一大批林业生态书籍,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石屏 创造由3万亩到10万亩的奇迹
“十一五”以来,石屏县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大兴造林绿化之风,5年间新增造林面积40多万亩,并于2010年先后获得“全国林改典型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石屏县在推进“森林云南”建设过程中,对明晰产权、采伐审批等几个重点环节进行了强化落实。严格落实了家庭承包经营,维护了广大林农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全县已确权集体林地245.1万亩,确权率达99.99%,均山到户率达97.4%,群众满意率达99.99%,纠纷调处率达99%。石屏县开展了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适度放权乡镇、推进阳光审批,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林农群众,也让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生产经营的信心增强。同时,在采伐指标分配上,采取“让老百姓说了算”的办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当家做主”。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等方式,石屏县加大了对林业产业建设的投入。2009年,县里首次开展林业贴息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当年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884.7万元,有效缓解了林农资金短缺的问题,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2010年以来,县里加大了“林-银”合作力度,全县发放林业贴息贷款7500多万元,带动全年林业生产投入2亿多元,新增造林面积达18万亩。
县林业部门大力引进推广林果良种,印制了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和宣传手册,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2008年以来累计举办核桃、杨梅、速生丰产林等培训班216期,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此外,还成立了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并在乡镇组建小型林产品交易市场。新城乡林木交易市场仅金竹一项年成交额3000多万元,林农人均增收2000多元。
腾冲 种好产业“三棵树”建设绿色强县
近年来,云南省腾冲县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这一目标,提出了种好红花油茶、核桃、银杏三棵“致富摇钱树”的特色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全县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腾冲县有林业用地660.5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7.25%,生态优势十分显著。县委、县政府明确了高位推动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挂钩乡镇督查制度、县直部门及驻腾单位挂乡包村工作制度和重点产业发展巡视督查工作制度。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548万元,县级投入6628万元,有力保障了特色经济林产业的稳步发展。
县里专门制订了《腾冲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宣传方案》,成立了腾冲县“三棵树”采访报道团,多次深入到各乡镇,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及林业相关政策,为全县群众树信心、鼓干劲。
腾冲特色经济林总规模从“十一五”末的23.1万亩增加到194.8万亩,其中泡核桃121.84、美国山核桃3.33万亩、油茶60.93万亩、银杏8.7万亩,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特色经济林面积从0.37亩增加到目前的3.13亩,年产值达1.4亿元。
“三棵树”带动腾冲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63.4%增长到2011年的70.7%。目前,全县城市绿地覆盖率37%,绿化率32%,人均公共绿地12.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化格局。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