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省

2012年12月10日 08:52南方日报谢庆裕

肇庆绿道片段

肇庆绿道片段

中国园林网12月10日消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词汇,对广东尤具深意。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褐色文明”引领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5年来,广东步步探索,主动谋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走上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正道: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总量增长超7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近19%,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4%。

今年,省委书记汪洋更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生态立省道路,把绿色发展、生态立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这标志着广东从此拉开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的序幕。

生态广东,方向已明;美丽广东,正在进行……

更美珠江变清、蓝天“回归”

上月18日,首届广州马拉松迎来2万多名选手热情开跑。当日环保部网站数据显示,广州空气达到一级标准,空气质量跑进了全国前十名。就连一向敏感的PM2.5,也未超过国家新标准。

秋冬季节空气污染本容易升高,广州对办赛环境如此有信心的背后,是近5年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2007年,广州灰霾天数为100多天,去年降为34天。2007年,广州空气质量非优良的天数为32天,去年降为5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6%。

广州的变化也是全省的缩影。

笔者翻查历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从2007年到2012年上半年,我省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42.8%,二氧化氮下降10.7%,可吸入颗粒物下降了25.3%。根据美国卫星的监测数据,广东PM2.5近六年间减少了34%。

主要污染物削减带来了越来越多蓝天“回归”:2007年,广东省的灰霾天数平均为75天,到2011年,这一数字变成了45天,减少四成,为近10年来第三少的年份。

蓝天还需碧水伴。三个月前,来自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东莞、中山6城市的2000名“泳士”成功横渡珠江。市民们以其亲身体会,验证了珠江八年整治初步告捷。

8年间,全省共开展城市河段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960多项,历经流域13个地市8年投入逾550亿元治水,珠江逐步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

目前,广东21个地级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全省67个县(市),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从2007年到今年上半年,我省主要江河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8%提高到了79%,升幅21.9%,重度污染水质比例从14.4%下降到了8.1%,降幅43%。

更绿森林覆盖半个南粤,绿道串联珠三角

绿色代表着生态文明,象征着发展可持续。回顾过去5年,整个南粤大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绿变”:4000多公里的绿道串联起珠三角城乡,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3%,森林蓄积量增加600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5年增长200%多,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今年4月29日,珠三角绿道网被建设部授予2011年全国人居范例奖。“30年前,我们给人家看三来一补,30年后,我们给人家看绿道网。”两年前,汪洋的殷切期望成为了现实。

根据“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建设目标。至2011年底,继珠三角2372公里省立绿道和2828公里城市绿道全线贯通之后,绿道建设任务再次超额完成,实现“两年全部到位”的目标累计建成驿站345个,自行车租赁点373个,新增绿化2763公里,初步构建省立-城市两级绿道有机衔接的网络系统。

推荐阅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

引领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郑州

新疆踏上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云南南涧县采取四大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分页]

绿道网不但成为南粤大地串联城乡的绿色纽带,还促进了沿线绿色经济发展。广州增城市绿道网建成后,每月有3万名左右的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使沿线的村集体经济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快了53.6%。

新一轮绿化广东也于去年开启。其中,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森林碳汇工程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是新一轮绿化广东的主体内容和生态建设的抓手。

目前,全省生态景观林带已完成里程2468公里,占年度任务的90.7%。森林碳汇工程总投资66.5亿元,今年已备耕297万亩,完成建设298万亩,占年度造林计划的85.1%。

近5年来,全省各地纷纷把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生态工程列入重要民生工程或民生实事之中:广州率先建成了我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深圳市投入50多亿元实施了“生态风景林”和迎大运绿化工程;佛山市投入30多亿元,开展“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和“四季花城”活动;东莞近年来投入30亿元建成了15个森林公园,且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

更可持续科学规划布局,创新机制促绿色转型

上月初,省政府印发了酝酿已久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广袤的南粤大地有了科学规划的绿色发展版图。

该规划以四类区域、五大战略格局布局广东科学发展新版图,将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除了科学的布局规划,5年来,广东一系列政策机制的创新也为我省绿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当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揭牌,并成功运作了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额交易。

除了在国内碳交易上试水突破,广东在建设低碳试点省两年来,还积极培育基于《京都议定书》的国际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均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

“要令保护生态者不吃亏”。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按照 “谁保护,谁得益”、“谁改善、谁得益”的原则,采用“奖补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予以补偿和激励。

广东还先行先试,探索珠三角环保一体化,实行污染联防联控,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和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机制,成为破解跨界污染的环保“老大难”的关键。而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排污权交易和绿色贸易等7项政策,有力地通过环境经济政策去推动发展转型。

一系列绿色转型的举措,令广东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6.3∶50.4∶43.3调整为今年上半年的4.4∶50.4∶45。预计到2015年,广东将初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数说

能耗 200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0.747吨标准煤/万元,2012年上半年为0.53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28.9%。

空气 2012年上半年与2007年对比,广东的3项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2.8%、10.7%、25.3%。

酸雨 广东的酸雨频率从2007年的44.7%,下降到2012年上半年的38.2%。

水 广东的主要江河优良断面比例从2007年的64.8%上升到2012年上半年的79%。入海河口优良断面比例,从2007年的58.3%,上升到2012年上半年的69%。

森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3%,森林蓄积量增加600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5年增长200%多,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2020年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广东“十二五”规划,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5年约6.7万亿元。而国家对广东节能减排仍保持高要求:我省“十二五”节能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比“十一五”期间高2个百分点;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在存量下降,前期削减力度大的情况下,到2015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2.0%、13.3%、14.8%和16.9%。

根据规划,广东将力争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第一省、森林碳汇第一省、林业产业第一省,珠三角要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绿道将延伸到粤东西北长达8000多公里。到2015年,全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到2020年,广东省要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荐阅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

引领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郑州

新疆踏上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云南南涧县采取四大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