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3日消息:昨天上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本市“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构筑基础生态空间等相关情况做了介绍。据了解,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规划新建绿地5000公顷,林地1万公顷,着力控制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
据了解,本市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绿化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约3.4万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22%,林地资源面积约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2.58%,湿地约32万公顷。全市生态安全不断巩固,生态功能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春景秋色”的生态景观。据规划,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森林覆盖率达到15%、森林蓄积量增加42万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有率维持在30%以上。
“十二五”创建百条林荫道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陆月星在会上介绍称,在绿地建设方面,本市每年确保新建500公顷公共绿地。相继建成世博公园、辰山植物园等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内环线内基本实现出门500米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已达153个,实施了61座老公园改造,创建星级公园94座,郊区“一镇一园”建成32个镇级公园,公园年游客量超过2亿人次。
不断优化绿化廊道。开展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线、轨道线等沿线绿化建设,优化植物配置,逐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色通道。全市行道树总量达92.57万株,创建了73条林荫大道。据了解,未来将推进50座老公园改造,“十二五”期间创建命名林荫道100条、改进提升100条、新建储备100条。
崇明柑橘滞销不能怪品种
本市因地制宜拓展生态林地。逐步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全市6万亩沿海防护林已成为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在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河道两侧和主要水源地周边,建成的15万亩护堤护岸林和水源涵养林,为提高全市人民饮水质量提供了保障;建成包括全长98公里、宽度100米外环林带一期工程在内的通道防护林30.4万亩;在石化等产业周边地区建成总量7110亩的污染隔离林。
对于今秋崇明、长兴岛柑橘滞销,陆月星坦言,通过公园代销等途径只能是临时性的方法,崇明种植柑橘并不存在种植品种不适宜的问题,而在于没有形成市场营销体系,供求能够对接。
依法管理南汇东滩禁猎区
湿地发展方面,本市在长江口湿地保护的重点、敏感和脆弱区域分别建立了2处国际重要湿地、4个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个禁猎区,对于不适宜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敏感区域,建立了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陆月星称,对于湿地未来将推进抚育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的建设和管理,着力控制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
对于不少市民指出的“浦东南汇东滩湿地围垦导致迁徙鸟类数量减少”一事,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谢一民表示,东亚路线上候鸟数量的减少是全球趋势,据统计,目前鸟类迁徙的数目已由500多万只减少到200多万只,在迁徙过程中,经过30多个国家,因此需要全球的合作,才能阻止候鸟数目的减少。另外,目前绿化部门正在与浦东新区及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力求解决关于禁猎区的土地保护利用问题,继续发挥其鸟类栖息地的作用。同时,浦东新区也正在考虑制定保护南汇东滩湿地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禁猎区。
谢一民坦言,目前对于湿地的集中保护主要聚集在长江口北段,而杭州湾这段并没有布点。未来考虑对南汇东滩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将预留几万亩滩涂作为保护区域。同时,未来3年内将在南部布局6-8个野生动物补充栖息地,比如现有的湿地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以解决保护区南北不平衡的问题。
试点郊野森林公园建设
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大型公共绿地、楔形绿地、大型居住区绿地建设,启动郊环绿带等结构性绿地建设,基本完成外环生态专项工程,建成迪士尼核心区绿地、顾村公园二期、滨江森林公园二期、七宝文化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积极推进崇明生态岛、虹桥商务区、世博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生态项目建设。
整个“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绿地5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500公顷,新建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林地1万公顷。明年,将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林业三年发展计划,启动郊野森林公园试点建设。
推荐阅读: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