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7日消息:“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于16日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两大主题,就生态文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等专题展开讨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提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联。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发展模式,需要改变过去工业文明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让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循环的、低碳的、绿色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谐幸福。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表示,城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本消耗与经济社会福利呈倒U型关系,为提高不同地区人们的幸福感,对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绿色城市转型发展模式要求应有所不同。他认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经济必然是“脱钩”经济,所谓脱钩,就是指经济社会在向上走的同时,资源环境、生态影响在向下走,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展必须要和土地消耗脱钩,从蔓延的城市变成紧凑的城市;城市的物质流必须从开放的、直线的、单通道的模式变成一个闭路的、多循环的、仿生的模式;消费模式应从购买、占有为主的模式走向使用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模式。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谈到在低碳发展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他认为,公众参与是促进低碳发展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附加手段,也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公众参与有利于树立起公众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而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北京城乡接合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春成在会上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他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重新审视城市空间,把城市看作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文明创造与传承的空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抛弃“唯生产空间”的思想,创造“人城和谐”的空间环境。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家环境保护部、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应邀出席会议。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