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8日消息:12月6日,河源市政府邓卓文副秘书长率市林业局相关人员及县区林业局、新丰江林管局局长赴广州增城市学习考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经验和做法,为河源市今后开展创建活动打好“前站”。
“增城模式”值得借鉴
河源市学习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该市的鹤之洲湿地公园、挂绿湖、荷塘春色景区、绿道等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对增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据介绍,增城是全国首个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殊荣的城市。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对增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希望“增城模式”全国推广:一是统筹城乡绿化美化工作,让宜居永续。增城市按照大生态、大林业的理念,设立增城市林业和园林局,统筹全市城乡植树绿化一体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城区、镇区、社区小公园小游园建设活动,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以林为本,沿山边、水边、路边将沿线景区、森林公园、景点、农村连接起来,建设生态型绿道。二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让发展永续。近年来,增城市以深化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区位、按功能招商引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产业区实现由“山区”变“景区”、“林场”变“公园”、“砍树”变“看树”,以不平衡的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统筹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三是统筹森林资源管护,让生态永续。增城市加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业社会事务管理,制定《增城市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实施《合同文本》管理,成立市镇护林专业队,使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山区镇专项建设资金,并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超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实施“林木损失性补偿 林地租金”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实现生态公益林国有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空气更洁净,增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日益增强。
省长表态全力支持河源创建
本次考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就在今年6月1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到龙川调研森林碳汇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情况。何忠友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时,提出省里在河源创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的想法。经过深入调研后,省绿委和省林业厅认为,河源市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工作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河源市地处东江中上游,是我省重要生态屏障和供深圳、东莞、惠州及香港水源保护区,也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发展区。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经济、生态、文化“三大崛起”。一方面,在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林业用地183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3%;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800.3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设立自然保护区36个,面积35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5%;森林覆盖率达71.8%,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另一方面,坚持按生态承载容量发展产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1年与2006年相比,全市GDP增长近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近2倍、税收增长1.6倍;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2008年和2009年在全国地级城市分别排第二位和第一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园林城市”。 可以说,我市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础和条件基本成熟。
初步规划用3年时间创建成功
经过认真调研,省绿委和省林业厅初步确定了支持河源市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三条工作思路,并得到小丹省长的批示同意,即:一是争取用3年时间,在2015年前推动河源市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同时,积极向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推荐河源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二是支持河源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支持河源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支持河源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支持河源逐步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和补偿标准,支持河源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市,实现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针对河源市目前创建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如个别县还存在一定面积荒山荒地和疏残林、部分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未能彻底抵制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改正不足,提升河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推荐阅读:
(来源:湿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