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4日消息:初冬时节,沿着大浏高速公路来到浏阳河之源大围山,只见雾岚袅袅,群峰叠嶂,自然风光旖旎纯美。穿行于灵秀山水间的大浏高速公路,在让世人领略到莽莽大围山的盎然生机和蜿蜒浏水的灵动风情时,发现这条刚刚建成的高速公路本身也是山水间的一道靓丽风景。路与山、路与林、路与水是如此地和谐相融,如此地相得益彰!
“微创”施工 最大程度保护环境
有言道:美玉非天成,妙手巧雕琢。在大浏公司经理黄斌看来,修路有如“琢玉”,“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当是浑然天成。只有当人们看不出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才是‘琢玉’的最高境界”。此语被他在大浏高速建设中反复提及,让建设者时刻警醒:必须始终坚持“最小限度破坏和最大限度恢复”的修路原则,力求将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坐落于浏阳蕉溪乡蕉溪村上云片的道吾山隧道是大浏高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隧道四周植被完好,灌木丛郁郁葱葱。“能否让我们的进洞方式更环保、更生态一些?比如在隧道洞门尝试‘零开挖’?”在隧道开建前的一次现场技术交流会上,公司经理黄斌和有着10多年隧道建设经验的公司副经理曾宪营的这一提议,引起所有在场技术人员的共鸣。
何为“零开挖”?曾宪营形象比喻,“就好比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以前需要开一个大口子,现在只要打一个小小的洞就能完成手术。”他表示,“零开挖”最大的特点是实现隧道洞口施工的“微创式”施工,一反以往要对山体进行大规模削坡,并喷射混凝土护坡的惯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隧道口四周的生态植被不受破坏。
而今,实现“零开挖”的道吾山隧道口植被覆盖完好无损,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相融。“这较常规做法少挖了4万立方米森林植被。”曾宪营说,除了无须对洞口山体回填和补种植被,“零开挖”更大的积极意义在于,相比人工护坡,洞口更具稳定安全优势。因为自然山体经过了上亿年沉淀,结构肯定更加稳定。据统计,由于大浏高速全程9座隧道全部施行洞口“零开挖”,仅此一项就节约森林植被山体削坡20万立方米。
“微创”施工的同时,大浏高速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精雕细镂,力求最大限度恢复自然生态。为了更好地实现构造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者们甚至将水沟也隐藏在了草皮底下;为了恢复原有植被,他们在桥墩纵向施工边坡上播撒环保的种子,让桥梁也“长”出绿色……
紧临309省道的大浏三标施工地段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体大多基岩裸露。每逢下雨,雨水冲刷边坡,造成泥土顺滑至309省道上。为彻底根治这种现象,三标项目部购买优质草籽,播洒在沿线“裸坡”、“裸背”以及弃土场共4.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春去秋来,这些地方现在已是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此举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还保证了309省道的顺畅通行。在三标全线的四处取、弃土场,项目部还派出机械平整、刷坡,并提供数千株金桂、香樟、红枫等幼苗,由村民栽植、扦插、维护,收益归村民所有。这一和谐环保的新做法,一时成为湖南高速公路施工领域的美谈。
不惜重金 力保名山古树
宜路则路,宜桥则桥。从建设方案的论证和比选阶段开始,大浏高速就面临着一道又一道建筑与环境、成本控制与生态平衡的选择题。“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在历经百年岁月积淀、不可复制的历史文物遗产面前,大浏人再次做出明智选择,不惜重金为名山古树让路。
以风景俊秀、林木繁茂、名胜古迹众多而著称的大围山,是浏阳河的发源地。这里深沟幽壑交错,土壤肥沃,珍奇动植物较多。而大浏高速公路的起点正好是大围山的铁树坳。
按最初的建设方案,大浏高速公路规划路线已经进入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范围,并深入到地质公园腹地。其中,原拟定的路线方案CK7~CK10段横穿文竹至杨梅岭的重点保护区,并途经四处重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景点。考虑到该方案将严重破坏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并可能对浏阳河源头的水质造成污染,大浏公司经与浏阳林业部门和设计部门反复论证,最终决定更改设计方案避绕大围山,沿保护区边缘重新布线。而重新布线不仅要重新勘探设计,建设里程也会增加,建设费用也就因此增加了许多。
在浏阳市蕉溪乡上云片关口组的回龙山前,有三棵枝繁叶茂的古树。据浏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资料记载,其中两棵石楠树活了200年以上,另一棵腊树的树龄也超过了100年。在当初的路线方案中,古树正处在义泰湾隧道入口处,必须移植。但相关专家在实地踏勘后认为,这几棵古树移栽的存活概率非常低。大浏公司随后与设计单位、林业部门联合“会商”,达成一致意见:“公路要建,古树要保!大浏高速公路隧道口向北挪动50米!”
大浏高速绕过古树改线后,需拆迁的房屋多了,增加了100多万元拆迁安置补偿金和建设资金,而百年古树则仍然平安健康地生活在上云片村的水土之上。在大浏人眼里,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增加的投资可以赚回来,但这些历经了数百年岁月积淀的自然遗产一经破坏将永远无法复制。因此,在节省投资和守护绿色之间,建设者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秉承这一理念,大浏高速公路红线内的其他林木资源,都采取了妥善措施进行移栽。
走访大浏公司,记者了解到一个花500万元给500棵树“租房”的故事。大浏高速公路建设线路确定后,建设者们发现全长83公里的道路红线内有许多大树,“砍掉太可惜了!”大浏公司的决策层当即决定,租地50亩,对位于道路中间胸径超过30厘米的大树进行移植保护,待大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再让它们重回“原地生活”,而租地移植这些树木,至少需要多花费500万元。“该花的钱要花!”公司经理黄斌说。如今,位于浏阳市沿溪镇浏东公路南面的一个“苗木中心”内,种植了近500棵胸径在30厘米以上的大树,这些树木全从大浏高速路基上移植而来,其中一株树龄至少80年的南方红豆杉,是工作人员的重点保护对象,大浏公司还专门邀来园林专家对其进行养护。
易地弃渣 不损方寸绿色
大浏高速公路全程有近60公里在山区蜿蜒,公路沿途千山奔趋,万壑起伏,松柏滴翠。眼前的座座如黛青山让大浏人深深沉醉,同时也陷入沉思:这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经扰动便难以恢复。守护这片片绿色,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大挑战。经过反复论证与思索,勇于接受挑战的大浏人在一次次创新中踏实践行“绿色”施工,有效保护了大山的原生态。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废弃渣土的处置问题,曾令许多建设者十分棘手,大浏高速沿线各标段也为此伤透了脑筋,想尽了办法。在第八合同段象山冲高架桥施工现场,就架起一排排类似滑梯、全部用钢板制作的“溜槽”设备。“以往在一些工地挖出的孔渣就是直接顺着山坡倒下来的,直接后果是覆盖了山体的原生态、破坏了环境。”第八标工程部部长龚伟说:“而大浏施工中产生的弃渣则是顺着溜槽滑至山脚,让坡面3000平米的植被免遭弃渣污染。”
大浏高速全线桥梁众多。鉴于传统的建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太大,大浏公司提出了“让桥梁长出来”的施工理念,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桥梁施工区合理规划便道,妥善处理弃渣。这种用溜槽移运渣土的全新方式在大浏高速的41座桥梁施工工地上全面推广。
据介绍,按照市价计算,植被二次恢复每平方米需要花费170元,溜槽的运用不但节约了这项成本,还让沿途绿树茂盛生长,使建设者在休息时能站在树荫下享受一丝清凉,这种设备也因此被施工人员誉为“绿色通道”。
将城区用于建设高楼的“塔吊”搬进大山,“空运”建筑材料,是大浏高速公路守护绿色的另一创举。殷家冲桥位于浏阳大围山麓植被茂盛的张坊镇田溪村,是湖南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为了切实做到原生态施工,大浏高速三标项目部全力避免在山坡上开挖便道的传统施工方式,增加投资数十万元采用塔吊施工,让挖孔桩护壁的所有材料、机具、钢筋笼等都通过塔吊“空运”,同时混凝土也采用输送泵运输。大浏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标段技术员杨长清介绍,此举可以减少施工临时便道的建设,更好地保护景区的原生态。
防污治污 呵护一泓碧水
“任何工程的建设,都避免不了与周边环境碰撞出不和谐的声响,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力将这些声音降至最低分贝。”正如黄斌所言,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阶段,大浏高速建设始终坚持“生态路”原则,竭尽所能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大围山上的“珍珠”汇聚而成的株树桥水库,发源于大围山北麓,位于浏阳市境内小溪河下游。库区内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7%,移民后四周已无人居住,基本没有污染。湖南省市环保部门多次检测的数据显示,水库内水质88项指标全部符合饮用水水源一级标准,是理想的洁净水水源。2005年10月,养在深闺的株树桥水库被确定为长沙市引水工程的水源地,成为长沙市区居民用水的第二水源。
然而,大浏高速原定的路线沿小溪河布线,其铁树坳至溪里坑段的路线方案,将直接影响到株树桥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水库水质遭受严重污染。大浏公司与设计方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将线路改为沿309省道布设,避免了公路与小溪河支流相交。这一避绕方案虽然增加了一定投资,却把对长沙水源地的影响降至最低。
污水“三级沉淀”处理是大浏建设者“护水”的一大杰作。在道吾山隧道施工现场,隧道内、搅拌站排出的生产污水和生产区的生活污水颜色泛黄,浑浊不清,但流经几个特殊的“人工湖”后变得清澈透明起来,再顺着排水管排到附近小溪里。据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于金芝介绍,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小溪,将严重影响小溪的水质,危害沿河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他们在施工现场修建了4个沉淀池,让废水经过“三级沉淀”后再排放出去,大大减少了对河流的污染。
漫步于株树桥水库,但见前方深邃的小溪水温润如玉,水质保护良好如初,河流上方不时还有群鸟飞过,鸣声清脆。曾到大浏高速调研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看到大浏工地上处处呈现的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深受触动,欣然赋诗:“……大气围城繁花茂,浏水扬波山外青”,以示对建设者的赞赏和鼓励。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