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2012年终策划:“进城赶考”的中国
编者按:
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城市时代。然而在2012年,从暴雨后的北京内涝,到红绿灯下的城市文明,再到由城乡户籍鸿沟而产生“异地困境”,诸多伴随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城市尴尬”也集中凸现。城市规划怎样兼顾“面子”与“里子”?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从何获得幸福生活?城市中的公序良俗如何构建?初入“城市时代”的中国正在面临一场转型路上的大考。
城市的“面子”和“里子”:如何摆脱建设怪圈?
“摩天大楼”、“城市看海”、“拉链马路”……2012年围绕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话题频现报端。过度重视“外在形象”、忽视细节设施、缺乏长远规划的城建问题再次暴露。分析认为,城市要脱离重“面子”轻“里子”的建设怪圈,需要以民生为本,摒除扭曲的政绩观,将“粗放式”的建设模式转变成“集约式”。
诸多“怪建设”拔地而起 光鲜地标能否美化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8月发布《城市蓝皮书》介绍,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然而,在这个被称作“城市时代元年”的年度里,城市建设却频频出现争议话题。
2012年,以“塑造都市新形象”为目标的大城市规划依旧系多地的发展路径,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摩天楼等形象工程层出不穷。
今年2月,媒体报道,尚在建设的武汉绿地中心,准备在606米基础上“拔高”30米,从而超过632米的“上海中心”,一举从“中国第二”成为“中国第一”高楼。6月,长沙宣布将兴建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这座高838米的大楼仅电梯配备就达104台,建成后比著名的迪拜哈利法塔还高50层。
500米、600米、800米……投资额动辄数十亿、过百亿……今年,“摩天大楼”再次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话题。然而除了“比高的自豪”,这些耗资庞大的“城市巨人”,能给市民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却遭到质疑。
除了“拔高”,辽宁抚顺投资过亿建“大铁圈”做景观建筑,武汉以均价50万元巨资建造5座钟楼式豪华公厕,深圳建造价5000万豪华天桥……诸多耗费巨资修建的形象工程遭到网友一致吐槽,其浪费程度也成为媒体关注热点。
地陷、内涝、如厕难 细节缺陷致城市尴尬
各地竞相上马的形象工程纷纷映入公众视野,城市似套上金丝玉缕的华裳,难掩气派。但与此同时,塌桥塌路塌房的报道不绝于耳,“逢雨必涝”的戏谑周而复始,民众公共场所如厕大排长龙,有城市曝出流浪人员街头冻病而死,有人逃过了车祸却逃不过拥堵的交通……
推荐阅读:
立体绿化与生态文明·美丽城市[分页]
有媒体曾对6950名网友进行一项调查,逾9成受访者认为现在不少地方将城市的“面子”打造得光鲜漂亮,却忽视了“里子”的建设,已成城市通病。
中国诸多城市呈“逢雨必涝”之态。北京今年遭遇61年不遇大暴雨,致数十人死亡、190万人受灾,近百亿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南昌等轮番上演暴雨淹城、“水漫金山”。据统计,有62%的城市内涝,其中很多是新兴的二、三线城市。
2012年,“走路死”事故频发。8月9日到8月17日,哈尔滨连发7起路面坍塌事故,造成2死2伤,2车坠坑。哈尔滨、石家庄、北京、郑州、福州、深圳、长沙、南京、兰州、太原等多个城市发生路面塌陷事故,造成部分民众陷入摔伤烫伤甚至死亡,还造成部分车辆车轮陷入甚至整车坠坑。
此外,从“占领男厕所”到黄金周景区厕所排长队,城市公共区域中的“如厕难”问题在今年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公厕布局不合理、厕位比例不科学、公厕设施无人修等“公厕乱象”,暴露了市政配套建设和政府公关服务在细节处的“短腿”。
“拍脑门”决策致规划短视 政绩和民生孰轻孰重?
在中国城市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地方无视民意的真正诉求而一味追逐政绩,过度追求“外在形象”,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规划、重速度轻质量、重政绩轻民生等问题虽久遭诟病,但是至今犹在。
“中国现在很少有"不可行"的项目,领导的意志往往在论证之前就建立了,很多论证就顺着领导的意思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济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项建设工程,要先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综合地论证它的价值,经过专家、公众的参与,才能做出“可行”的决策。
评论指出,城市建设动作过快,只考虑官员任期内的“显著成效”,往往会留下祸患。欲避免“拍脑门”决策导致城建陷入恶性循环,首先要强调规划的权威,任何人都不应该将行政权力凌驾于既定的城市总体规划之上。
诚然,把城市的“面子”做好,市民同时也更能体会到荣誉感。但是,与政府政绩观诉求不同,公众更在意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舒适度和归属感。而这种舒适感和归属感的由来,多是取决于政府对城市建设细节处的投入。
“我国一些城市开始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民众对各种设施和环境的要求开始精细化,不愿满足于表面功夫。” 卢济威指出,政府应该把城市化前期“粗放式”的建设模式转变到“集约式”上来,无论是建筑、市政还是绿化等,都要有“通盘考虑”,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会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推荐阅读:
(来源: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