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市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 小蘑菇种出大天地

2012年12月28日 10:54四川农村报吴平

中国园林网12月28日消息:“这片麻竹共有300多亩,我们已经全部引进业主种植食用菌。除了每亩680元的租金外,附近的残疾人和留守劳动力到公司打工,每年工资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12月13日,在内江市市中区沱江乡甘家渡村内江残疾人“百村千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实习训练基地内,该乡党委书记李焰向记者介绍道,当前沱江乡正在退耕还林区域试点推广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环境潮湿阴暗 正好种蘑菇

走进种植基地,但见麻竹林里一片葱郁,在阴冷冬日显得分外青翠;林间空地上,随处可见一片片黑色地膜。揭开膜,不少蘑菇已经星星点点地冒出了头。基地技术顾问,同时也是业主代表之一的纪文良介绍,林间种植的双孢蘑菇目前已经开始出菇,“现在批发价是9—10元/公斤左右,市场零售价基本在16元/公斤左右。还有茶树菇,批发价每斤都要12元。”

纪文良算了一笔账,一亩蘑菇从下种到出菇,一般需要5个月,每亩的产量一般为2000公斤左右,价格一般稳定在8元/公斤上下,“你算嘛,产值还是比较可观的。其他产值更高的品种,比如鸡腿菇,年亩产可超万斤,茶树菇单价高,而且长期供不应求。”

基地效益好,来此工作的村民络绎不绝。正在基地上班的村民钟芳容告诉记者,自己是公司的固定员工,平时每天的工资是40元,“忙的时候都涨了工资的,每个月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工人杨丽君说,在基地上班,家里的农活还一点不落,“娃儿也是我在带。”

李焰表示,通过采用现行模式,该乡不仅保证了退耕还林片区的后续产业发展,还兼顾了多种效益,“能丰富周边群众的菜篮子,能增加务工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的收入,可以说同时具备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个点的试验效果出来后,下一步就要在全乡全面推广。”

巩固林地还增收 这个办法好

说起打造林下经济的缘由,李焰带着苦笑,“也是被逼着想的招”。他告诉记者,沱江乡属纯农业乡镇,全乡共有退耕还林面积3758.93亩。“虽然这些林地现在都有国家补助,但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补助到期后,应该如何发展后续产业才能既巩固还林成果,又不耽误群众增收。这个难题困扰了我们许久,一直到今年初,才终于有了解决方案。”

原来,沱江乡共有各类残疾人576人,在该乡甘家渡村十组建有一所 “内江市市中区沱江乡残疾人工疗院”。今年初,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沱江乡开始依托工疗院在甘家渡村三组、十组租用退耕还林地300余亩,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成了残疾人种植基地。

基地负责人曾祥德介绍,基地常年用工30余人,季节性用工超过1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也有部分留守农村的中老年劳动力。近半年已经支出工资36万元,固定工年工资收入应该在2万左右。”

基地技术顾问,同时也是业主代表之一的纪文良对沱江乡的这片基地赞不绝口:“条件不错,政策也好。我们种蘑菇的,就是需要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这种竹林正好。一过来就可以直接下种,前期投资相对要少一点,出的菌产量和质量也高。”

相关链接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后,我省以此为契机,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今年10月举行的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在“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涉林龙头企业、各类专合经济组织、业主(大户)与退耕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设高质量、高起点的后续产业基地。确保退耕还林后不毁林复垦,并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确保退耕还林成果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荐阅读:

山东济阳县林下养殖蘑菇每亩年赚五千

广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打造林农增收新亮点

重庆:扩大精品麻竹示范片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浙江:发展林下经济 “大树”底下好发财

(来源:四川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