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十年:人才中心十年建设成果

2012年12月04日 10:08人才中心

中国园林网12月4日消息: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国家如此,行业也是如此。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些主要国家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都在加紧制定实施人才战略。党中央高瞻远瞩,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于 2002年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于2007年将其作为中国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和十七大报告。2004年,我国林业为寻求快速发展的支点,提出了走“人才强林”之路。转瞬7年多,我国林业人才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人才发展的政策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林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林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强劲动力。  

如何开发林业人才?如何孕育林业人才?

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主任黄正秋日前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人才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立足于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不断探索林业人才资源开发、交流模式,特别是在当前新型人事管理已从传统的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形势下,摸索完善、科学、合理的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主导的方法和机制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正努力破题并着力实践着。  

7万人次,人才培养支撑服务大局

“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切入大局”,纵深推进人才战略,这是多年来人才中心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突出亮点。  

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急需人才支撑。人才中心紧跟国家林业局的这一重点,按不同时期的需求,先后开展了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和项目绩效考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公益林管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等培训,为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提供了人才智力的支持。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快改革中涌现出新领域的人才需要,人才中心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联合开展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培训,目前已有近5000人获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证书,将这项改革局部环节的人才“短板”变“长”。同时,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创业能力,他们还在福建省和辽宁省开展了林农创业示范培训,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  

在满足林业各项重点工作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上,人才中心相继开展了林业改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资源管理、森林培育、防沙治沙、森林防火、木材加工、新兴产业、经济林果、行政管理及电子政务等各个方面的培训,使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林业事业对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伴随林业功能、任务的不断拓展,人才中心不定期地开展人才需求调查,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建立多渠道、体系化的培训机制,还利用社会性教育培训资源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先后开展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等相关工种培训鉴定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才中心教育培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人才资源开发效率。  

截至去年底,人才中心共为林业建设培训了各类业务骨干约7万人次。  

岗位成才,助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苏兆凤是我国木材检验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她所提出的修理木材缺陷等合理化建议,累计为企业增收增效3689万元。她的突出业绩是在白石山林业局生产技术处检验站站长这个平凡岗位上获得的。作为木材检验高级技师的她由此获得了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她的事例证明,岗位可以成才,人人可以成才。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是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重点建设要求,也是国家林业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的重点建设内容。林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林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更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998年以来,人才中心在高职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努力探索。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 62个林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和 4个指导站,林业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数已达121个,工种数达166个。截至 2011年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林业技能人才已达23万多人,为林业一线工作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为提高鉴定工作质量,人才中心还加强国家职业标准的组织编制工作和职业培训教材建设,逐步开发鉴定试题库。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在岗位中成长,还需在“孵化器”中加速成长。人才中心申报建立了国家级林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目的是充分发挥林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骨干示范作用带动和加快林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国家首批示范的两家单位。  

为了在林业生产建设者中形成比技术、比能力、比贡献的良好风尚,近年来,人才中心组织倡导了各种林业技能竞赛以及表彰活动,助推了一大批林业高技能人才的辈出。2011年,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松江贮木厂邬玉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贮木加工厂刘淑兰、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莫尔道嘎森林工业有限公司贮木场高慧玲获得了第十届“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  

促进流动,整合资源汇聚优秀人才

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近年来,人才中心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机制做好服务,加快培育林业人才市场,健全林业人才服务体系,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人才流动。  

人才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了全新人才开发交流信息平台——中国绿色人才网,不断发布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综合信息、绿色创业等相关内容,开展网上人才交流和人才供求在线业务咨询,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服务;积极推进人才网与部委人才网的信息共享,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林业人才服务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积累有益的经验。  

林业到底有哪些人才?人才结构存在哪些问题?摸清人才本底至关重要。人才中心为此建立了部分专门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林业行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数据库、高技能人才数据库等专门人才库,为调节人才资源供求矛盾和结构矛盾,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奠定了基础。  

推荐阅读:

吴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广西:为未来谋 八桂人才强林战略提速

园林景观领域发展迅猛 专业人才紧俏

赵树丛:为改善生态服务民生提供智力人才支撑[分页]

人才中心还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人才开发交流的平台。积极与晋、赣、新、豫、琼、蒙6省(区)林业厅(局)建立了人才强林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大力拓展人事代理等新型社会化分工的专业化人才服务形式,为直属单位、林业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提供代理接收毕业生服务,为流动人员提供人事代理服务;与全国人才流动中心联合开发了《林业人才测评系统》,为林业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人才提供测评服务,作为公正、客观的“判官”,人才测评为人才与需求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逐步完善了国家林业局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管理和工作规范,积极探索细化评议方式和电子化评审手段,组织修订完善职称评审条件;认真完成好工程、会计、经济、新闻、出版等系列的年度职称评定工作;办理在京直属单位接收毕业生信息审核上报、落户等工作,每年接收毕业生200人左右;同时着力拓展了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作,“十一五”期间,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林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论坛,开展了林业企业中、高级人才寻访和行业人才测评等多种人才服务,为林业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了良好人才支撑。  

2011年,“北美枫情杯”2012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和首届全国林科大学生绿色创业大赛受到各方瞩目。有人评价:“这些活动不仅让林科学子找到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人才脱颖而出,而且畅通了林业系统人才队伍补充的主渠道,促进了林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据了解,人才中心除组织这些活动外,还建立了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才专项基金;积极帮助林业院校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与重点林业企事业单位洽谈,落实毕业生就业岗位等,受到广大涉林院校、林科毕业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回望历史,中国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人才强林的理念一脉相承,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  

上世纪80年代,科教兴林战略响亮地提出,教育成为林业兴盛的重要支撑;2003年,人才强林战略高调出炉,紧随人才强国战略开展林业人才建设。之后,国家林业局召开了首次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围绕人才建设培养、吸引、使用3个关键环节,从调整结构、提高能力、激发活力3个方面入手,加强高层次和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等政策措施,激发各类人才释放活力,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2010年,国家林业局党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2011年底,《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标志着林业人才工作开启了新篇章。  

时势造就人才

人才强林战略的有效实施,为饱学之才提供了广阔舞台。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能力素质较高的林业人才大军,人才建设焕发出生机活力。  

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末,全国林业涌现出各类人才80.5万人,比“十五”末增长了5万余人。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人力资源进入林业领域,丰富了林业人才。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林业人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稳步提高。全国林业系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9万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1万人。  

行业培训成绩显著。各级林业部门大规模开展行业培训,“十一五”期间,共培训各类从业人员近4000万人次。  

林业教育全面加强。全国涉林学科博士点增加到105个,硕士点增加到287个,4个林业一级学科点和9个林业二级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人才开发环境明显优化。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和大中型林业企事业单位初步形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的林业人才工作格局。结合实际,针对各类人才队伍

建立了不同的选拔、使用、培养和考核办法,初步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强林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林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林业事业发展呼唤人才

未来林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依靠什么锁定新的增长点?这些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必要条件——人才。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在生态、能源资源、粮食等方面面临紧迫压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并由此带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的进程中,林业发展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为亚太地区及全球林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林业的多功能性内涵。  

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来看,林业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国际外交战略的制高点。胡锦涛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实现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的目标,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从国内来看,我国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加快实现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战略目标,给林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完成新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林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认定一直按照1982年提出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为标准。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人才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凡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以视作人才,突出了人人可以成才的科学理念。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国家林业局近期出台的《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国林业系统人才队伍总量将增长到90.5万人。这意味着比“十一五”末要增加10万人才。而“十一五”比“十五”的林业人才总量提高了5万人,这说明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正在提速。  

“林业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去年底在福建农林大学调研时强调了人才建设的方向。  

“尽管人才中心在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迈进,在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不断创新”,但黄正秋也坦言,“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林战略的实施,须遵循人力资源管理规律,积极培育林业人才市场,真正让高校林科学子投身林业建设事业;目前林业人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少,需要各方给予高度关注。”  

推荐阅读:

吴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广西:为未来谋 八桂人才强林战略提速

园林景观领域发展迅猛 专业人才紧俏

赵树丛:为改善生态服务民生提供智力人才支撑

(来源:人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