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向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迈进

2012年12月05日 13:40东北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12月5日消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1997年大连市荣获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这给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15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和保护,始终把巩固创模成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的重要举措,确定了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工作理念,持续不断地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持之以恒地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市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城市环境魅力与日俱增。

建设生态宜居城居住更舒适

大连市着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按照《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年,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将大连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城市布局科学合理,居民生态意识和文化素质良好的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

实施造林绿化十大重点工程。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1平方米。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7个;森林公园13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4个;风景名胜区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2个;省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7个。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陆域总面积达到了1432.9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4%,涵盖了野生动植物、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被保护物种数十个,形成了多层次、多物种、多系统的立体生态保护模式。全市80%以上的乡镇开展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40%的村开展了省级以上生态村创建工作。

本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环保目标责任制,并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

加强水环境保护饮水更安全

“水碗”安全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大连市严把饮用水源地建设项目的审批关,2003年以来,环保部门严把饮用水源地建设项目的审批关,否定涉及饮用水源地建设项目27项。对饮用水源地内违法建设项目坚决依法取缔。

2006年以来,先后对62家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项目进行关闭(搬迁)或限期治理。特别是关闭了位于英那河水库上游的庄河塔岭金矿,消除了本市境内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最大污染隐患。

成立水源地监察大队,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执法工作。建立水源地监察办公室,制定了定期巡检制度,加强了水源地监管。水源地专业化执法监察队伍和联合执法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增强大连城市水源地执法力度。同时,对全市26处集中式水源地实行区划管理,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明确水源地保护的范围和功能,不同的保护区实行不同的保护策略。

大连市近年来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目前,大连市共建成2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15.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开展大气环境整治空气更清新

在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大连市继续向空气污染开战,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由点源治理向区域综合整治转变,加大拆炉并网、集中供热力度,实施燃煤电厂和大型供热锅炉脱硫工程,启动脱硝工程,进一步净化空气。

截至2011年底,市财力总投资为19.5亿元,市区已累计拆除燃煤锅炉4414台、烟囱3425根,并网面积2796万平方米,削减燃煤约39万吨,烟尘约4800吨,二氧化硫约4500吨,氮氧化物约3800吨,对华能大连电厂等8家燃煤电厂及全市9家75吨以上供热锅炉进行了脱硫改造,全市燃煤电厂机组脱硫率已达99.4%。

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于2010年出台《大连市扬尘排放量核算办法(试行)》及《大连市扬尘排放量核算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对不采取边界围挡、洒水喷淋等防控措施的施工单位严格处罚,以经济杠杆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减少扬尘排放。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建成运营24条“简易工况法”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实施机动车“黄绿标”管理制度,积极创建“绿标路”。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在全市进行大规模的机动车路检执法检查。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城市更洁净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是“创模”工作的硬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迫切需要。大连市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程,2009年至2011年,全市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平均达2%。

市辖区市县全都建成了与城市规模相配套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 2009年建成投产日处理能力600吨/日的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城市中心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建成大连市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设计日平均焚烧处理垃圾1500吨,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工艺,垃圾焚烧余热发电上网,年发电量约1.85亿度,上网电量1.47亿度。工艺技术先进,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目前,该项目已开始试运行。建成运行梭鱼湾生活垃圾转运站,处理规模为1000吨/日,有效减少垃圾待运点的数量和滞留时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成运行毛茔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2009年底结合垃圾填埋场四期工程,对现有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目前,处理设施处于试运行期,出水水质达标。

管理:强化监督执法让环境更安全

各级环保部门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手段,严格、公正地开展环保执法。 2009~2011年,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1.7万人次,检查企业4000多家。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的300多家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严格执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后续监督检查,督促环境违法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命令,及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大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开通12369环境举报热线电话,对全市范围内环境问题咨询和信访案件投诉实行全天集中接听、受理、分拨、处理,该系统自2003年运行以来共计接听环境热线电话15万多个,受理环境信访案件投诉电话6万余个,处理率达到100%。

持续不断巩固和深化创模工作,换回的是更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2005年至2011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152亿元增加到6100亿元。2011年,大连市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本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继续在省内排名第一。

保持国家环保模范城荣誉,需要举全市之力,需要为民、靠民、惠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连将高举生态文明和环境革命的旗帜,在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推荐阅读:

湖南:郴州加快创建生态宜居国家园林城市

天津:大力推进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天津: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实施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四川:泸州市“城景相融” 打造生态宜居城

(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