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发利用风景名胜 助力转型跨越发展

2012年12月07日 10:06山西商报管雅丽

中国园林网12月7日消息:12月6日,省城晋祠—天龙山、崛 山围山、汾河水库三大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出炉。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风景名胜区的主管单位,特邀省内外多位学者、专家,对省城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编制进行了综合评审。

三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价值逐渐显现:三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统一以弘扬传统三晋文化为发展主题、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要特征;将统一打造为融休闲娱乐、地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兼具历史人文景观、地质景观、自然景观、乡村民俗景观的山岳型、河流型、湖泊江河型风景名胜区。

A

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采取“一心、两带、三区”规划

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21.23平方公里。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价值是以汾河沿河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物建筑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资源,它以弘扬传统三晋文化为发展主题,以晋祠—天龙山的自然风光为主要特征,是一处集休闲娱乐、地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兼具历史人文景观、地质景观、自然景观、乡村民俗景观的山岳型兼具河流型风景名胜区。

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着重突出展示了山西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三晋大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保护晋祠、蒙山、天龙山、龙山等自然与文化物质遗产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极具山西地方风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着重于宣传太原市的历史文化以及蒙山和龙山的自然景色,提升景区以及太原市的文化品位,为全省及全国人民营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从而实现高层次的旅游功能、打造高品位的游览空间、展现高度恢复的生态环境、体现高度完善的布局网络、再造高度协调的发展环境。

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要求,风景区规划在空间上采取“一心、两带、三区”结构。“一心”是指风景区的核心即晋祠。“两带”是指风景区游览活动的主体轴线——— 自然观光旅游带和民俗风情旅游带。“三区”是指风景区的三大功能区:六大风景游赏区——— 蒙山太山景区、龙山景区、天龙山景区、晋祠景区、柳子沟景区、观光林带景区;游赏服务区;保护培育区(景观恢复和生态培育)。

按照规划,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将根据晋祠和天龙山以及龙山、蒙山的性质和特点,发展具有山西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宗教寺庙探源、佛道教石窟探幽、古建巧构欣赏、漫山红叶赏析、民风民俗展示、历史文物探究等,充分发挥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景区还将以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扩大晋祠—天龙山的旅游市场,设计开发以三晋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如饮食、文化、艺术、商品等,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其余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布局。

B

崛 山围山风景名胜区:形成“两区、一带、多点”路线

崛 山围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北,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7.48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将于下一步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区风景资源以山河自然景观为主体,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景源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特点:以漫山红叶为特色的崛 山围山地区,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特色;汾河二库河段景观以奇峰、秀水、绝壁、飞瀑为主要特点,是一条绵延80多公里的山水画廊;窦大夫祠、多福寺、舍利塔、土堂大佛(净因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韵凸显;一线天景观丰富而奇特,在自然景观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要求,风景区规划在空间上采取“二区、一带、多点”结构,即两大功能空间、一条游览活动主体轴线、多个各级服务网点。根据风景资源保护要求,以及提供旅游机会的能力和适宜性,并且考虑协调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划将景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旅游服务区、保护培育区和核心景区。其中,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区内最为典型,历史文化最为丰富,景点分布最为集中,最能体现太原崛 山围山风景特征,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地区,包括一线天景区,汾河二库的悬泉寺、山神庙、河神庙,崛 山围山的红叶、舍利塔以及周边窦大夫祠、土堂大佛、土堂怪柏等。

在交通规划方面,崛 山围山风景名胜区将以太原市为依托,通过呼延村向东的太原绕城高速公路、国道040线、西北环城高速等与太原市区相连,再通过G5京昆高速、大运高速、G55二广高速、省内太长高速、G20青银高速以及太旧高速等线路与北京、长治、临汾、大同等城市相连,建立畅通的风景名胜区对外交通网络。在经济规划方面,对崛 山围山风景名胜区的利用必须严格遵守“科学规划、生态和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提高景区风景质量,合理利用景区资源,保持风景名胜区经济以及地方经济长盛不衰、科学增长。

C

汾河水库风景名胜区:打造“一心、一带、三区”结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将汾河水库风景名胜区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规划面积为40平方公里。在此次规划中,因汾河水库生态保育区较大,规划面积增加了12.76平方公里,为52.76平方公里。汾河水库风景区的风景资源以山河自然景观为主体,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景源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以汾河水库为特色的水面风光,山水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大坝泄洪为景观的大坝景观,强大的水流如飞龙出峡,喷射出百丈银练、水雾蒸腾;由于地形地貌形成的石峡温泉,隆冬季节,水不结冰,温泉周围的河畔水草如茵。

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要求,汾河水库风景区在规划空间上采取“一心、一带、三区”结构。“一心”是指风景区的核心,“一带”是指风景区游览活动的主题轴线及沿河观光带,“三区”是指风景区的三大功能空间,即:风景游赏区、游赏服务区、保护培育区。该景区的规划游览方式是以水上、步行、车行等方式相互结合,游览感受丰富多样,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游览方式。步行游览是游览汾河水库风景区最主要的方式,可以到达风景区内大部分景点,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游览方式;水上游览,是更贴近自然的游览方式,乘船沿汾河而下,可以观赏到汾河两岸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自行车游览,在民俗文化景区内主要以乡村道路为主,适合开展自行车游览,且停且行,方便快捷,随意性强。

在经济规划方面,汾河水库景区将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布局,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风景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以生态水源地保护为主导,兼顾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余产业协调发展,追求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催化作用,工农业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产品,尤其是具有汾河水库水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汾河水库风景名胜区将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胜区、山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扩大汾河水库的旅游市场,进一步优化景区旅游环境,真正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推荐阅读:

山西:五台山风景区拆除整治违章建筑净化景区环境

四川武胜县建成36公里沿江景观带 成为风景长廊

住建部:国家将加大风景名胜区投入

孟兆祯:风景园林师要介入城市规划

(来源:山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