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6日消息: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森林执法,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胡锦涛主席对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进一步确定了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职能,为我们履行好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指明了方向,对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一、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取得了重大成效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十一五”以来,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各级林业部门把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严格保护,把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一是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巨大压力下,我国森林资源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比第六次清查增加2.1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29.25亿亩,增加3亿亩;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增加12.66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达到157.72亿吨,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仅固碳释氧等6项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特别是我国林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管理,全国林地面积达到45.57亿亩,国务院把林地保护提到了与耕地保护同等重要的位置,批复实施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保障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建立。近几年来,我国把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列为生态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湿地保护管理力度。到2011年,全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3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国家湿地公园213处,约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恢复湿地近120万亩,部分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逐步建立,11个省区制订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中央财政设立了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加大了湿地保护、恢复、监测力度。《湿地公约》履约和国际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三是沙化土地治理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出台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按照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加强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沙化土地面积开始缩减,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部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我国颁布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累计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2035处,总面积达18.4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7%,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大熊猫、朱鹮、扬子鳄、兰科植物等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发展,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存了最珍贵的自然遗产。
二、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的任务极其艰巨
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看到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取得的重大成效,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总体上看,林业资源保护管理还远不能适应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远不能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任务极其艰巨。
一是发展森林资源的任务极其艰巨。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到2009年,我国木材消耗量已达4.22亿立方米,其中进口量达1.8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43.6%。如果我国人均木材消费量达到世界人均水平,全国木材需求量将达到8.8亿立方米,为我国现有木材产量2.38亿立方米的3.7倍。可见,无论是维护生态安全,还是维护木材安全,发展森林资源的任务都极其艰巨。
二是保护湿地资源的任务极其艰巨。我国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16%的平均水平。长期以来,我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不断退化,一些地区肆意破坏湿地、征占用湿地的现象屡禁不止,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任务极其艰巨。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