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5日消息:曾经,荥阳码头和惠济水旱码头商业繁华,被称为“小上海”
市内河流纵横,有45座桥,都是沾了运河的光
如今,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又一项目
郑州大运河
一条不该被遗忘的河流
沐着清晨的潇潇细雨,日前记者一行来到郑州市区北部索须河河段,身边的文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郑州段的大运河。在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在写、在谈黄河、金水河,而遗忘了这条曾经辉煌的大运河,我们对它真的了解甚少。
拨去历史的迷雾,隋唐大运河是何其浩大的工程,据文字描述,隋炀帝杨广乘龙舟经大运河下江南,身后是首尾长达200余里的船队,两岸骑兵护船而行、旌旗蔽野。很难想像,1400多年前的盛况就发生在眼前……
前世
大运河对南北文化的沟通起到重大作用
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这首诗中对此有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就是让大运河给弄灭亡的,但是从大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如果没有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终导致灭国的事情,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劳和大禹治水相比也不差。
《隋书·炀帝本纪上》(卷三)记载: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 历史上大多指责隋炀帝昏庸奢靡,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杨广,开凿大运河最根本的原因,恐怕不仅仅为去扬州看琼花、猎美色,而是为了方便鱼米之乡江南地区大量物资的北上,以供应京都所需。河成之后,江南地区运往洛阳的大米、珍货源源不断,可见这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的。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富海以研究老郑州而知名,他告诉记者,隋唐大运河在历史上是造福人类的人工河,发起者是隋炀帝。隋炀帝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科举制度,一件就是修隋唐大运河。隋炀帝荒淫无度,但他修京杭大运河绝对是雄才大略。当时缺粮,江浙一带粮食多,挖河运粮也是一个有力的说法。郑州和洛阳有古粮仓,顺着有粮仓的地方挖下来,使南粮北运,解决了缺粮问题。同时也为漕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南北交通、文化的沟通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后来大唐的兴旺也有大运河的作用。
大运河带来“繁华郑州”
开采大运河还引发了一场植树造林运动。隋炀帝为避免在航行中受到阳光照晒,以“一匹绢换一棵柳树”的代价,令百姓沿岸栽上柳树,并赐柳树姓杨,自此,本地柳树又称“杨柳”。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碧波滔滔的大运河,再加上夹岸栽种的婀娜杨柳,诞生出一道迷人的美丽景观。它的通航,也使得南北文人墨客频频往来,吟诗赋曲,形成一条促进南北文化繁荣的文化河。
谈到郑州大运河的兴盛时期,赵富海先生讲道,郑州大运河成为一条通衢,在隋末至明清间最繁荣,形成了荥阳码头和惠济水旱码头,商业十分繁华,被称为“小上海”。由于这条河的存在,郑州的水系很发达。一直到宋代,郑州市内河流纵横,市区内有45座桥,可以想象当时的郑州颇有江南水乡之韵味,这些都是沾了运河的光。所以说,大运河是一条文化河,一条绿色河,也是一条生命河。
隋炀帝巡游江南的必经之地
历史上,郑州市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年隋炀帝巡游江南的必经之地,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境内的汴河故道是古代汴河的上游河段,是中国古代巧妙利用自然河流和人工引水共同作为运河水源的人类创造性精神的杰作。荥阳故城、惠济桥等大运河遗产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因运河而生、依运河而兴的社会生态体系的典型代表,也是历史上运河重要作用体现的有力见证。
郑州市大运河还是一处遗产类型丰富的大规模文物古迹、一条文化线路,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运河遗存,也是中国北方地区自战国至明清2300多年运河开发利用史的见证。
去年11月,记者实地考察了郑州市大运河(通济渠荥阳故城段),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现名索须河,长约15公里。该段运河始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水系,后为隋唐大运河沿用,习称汴渠、汴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汴口”引黄河水,对通济渠的顺畅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元之际黄河改道,汴河部分河段日渐淤没并彻底废毁,部分河段沿用至明清。
中国大运河是经国务院批准的2014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河南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产主要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省辖市。郑州市大运河遗产(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作为“立即列入项目”入选中国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
今生
继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后的又一申遗项目
2008年9月,在国家文物局召开大运河遗产第一阶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后,郑州市成立了“郑州市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至此,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大运河(郑州段)申遗成为郑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又一项目。
中国大运河是经国务院批准的2014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河南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产主要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省辖市。郑州市大运河遗产(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作为“立即列入项目”入选中国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
2月7日,正好是正月十六,郑州市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大运河郑州段环境整治与申遗工作推进会,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向与会人员作了郑州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汇报,“大运河遗产点段的周边环境已获得初步治理,须水河和索水河治理工程已完成15公里,索须河的防汛作用和景观效果增强。目前,前期调研工作已完成,运河遗产展示亭方案已初步设计完毕,完成了荥阳故城西城墙中段抢修工程、城隍庙大殿保护维修工程。”
今年6月,郑州大运河将迎来“大考”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介绍说:“大运河郑州段申遗工作是我市文化遗产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环境整治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郑州段运河能否纳入2014年国家大运河申遗项目。要通过科学实施,确保水质达到五类标准,环境景观优美,风貌协调,历史文化内涵尽现,使大运河成郑州段申遗的成果惠及遗产地广大群众。”“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组织专家对各地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进行评估和验收,确立最终申遗预备名单,正式向世界遗产组织申报,于2013年接受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的实地考察,于2014年接受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时间紧,任务迫,申遗工作已进入倒计时。”
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也是郑州大运河添列世界文化遗产之时。每一个郑州人都殷殷期待着,从历史云烟中再度出现的古老运河,在现今这个时代的精心保护和装扮下,碧波轻漾,柳色尽染,焕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推荐阅读: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