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20日消息:东滩,长江入海涤荡出一片广袤的土地,这里是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也是候鸟们的天堂。
随着2012春天脚步的临近,一个关于“生态城”的梦想正与候鸟们一同起飞。今天上午,崇明东滩启动区道路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崇明岛东滩南部启动区举行,这一市政基础设施的启动标志着崇明东滩生态城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开发阶段,也意味着上海在崇明东滩南部打造世界级生态城镇的长远规划正式落地。
上海实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杰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上实集团将加大开发投入,加快实现东滩开发的战略目标,把东滩地区建设成为自然、环保、低碳的生态之城,科教研发和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知识之城,旅游度假和健康运动为特色的休闲之城。作为东滩开发第一责任人,上实集团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0亿元,着力推进东滩基础设施、生态公园、长者社区、农业绿港、湿地公园等五大项目,在崇明东滩建设一个集生态城镇、绿港农业、湿地公园三大园区为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生态示范区。
昨天,外滩是上海的历史标本和文化坐标;今天,后滩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国样板;明天,东滩将是我们奉献给世界的生态之城。
低碳东滩 交通在这里放慢速度
东滩项目意义之重大,在整个城市建设史上绝无仅有,仅仅是项目的定义就让人觉得独一无二。
——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彼得·霍尔爵士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计划于2015年将崇明岛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岛。东滩位于崇明岛最东端,2010年,东滩生态建设和低碳发展被列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占地86平方公里的上实东滩园区成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章节”。
率先启动建设的南部启动区位于上实东滩园区南端,占地12.5平方公里,南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东临东滩湿地保护区,西靠上海长江隧桥,它与东滩西北区域的“东滩湿地公园”、东北区域的“东滩农业绿港”组成了上实东滩园区的三大骨干项目。据了解,南部启动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骨干路网、河道水系、市政设施、绿化景观四个部分,总投资约45亿元,已被列入2012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此次开工建设的包括总长约19公里的城市主干道、30座桥涵,并同步实施排水、道路绿化、照明、通讯、公用管线及交通设施等配套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
既然是生态城,东滩在基础建设的一开始就牢牢把握“绿色低碳”的主题。上实东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祝勇介绍了生态城内推行的慢行交通理念。如何让车辆慢下来?第一,把过境交通拦在城镇外部,通过道路设计,引导过路车从主城区外围行驶;第二,减少车道,把车速控制在40-50码,尤其是进入核心居住区后,主干道从四车道缩减至两车道。此外,在海防大堤改造方案中,大堤上只设计人行、非机动车行的道路,把汽车排除在外也是另一种“慢”。
除了在“慢”身上体现“绿”之外,道路本身的模样也足够低碳——这里的道路绿化率能达到30%左右,而市区道路普遍只有20%;道路面层采用橡胶沥青等材料,为的是有效降低路面噪音。此外,道路排水体系也与河道整治“绿色对接”,设置生态雨水排放口,收集对环境有害的初期雨水,过滤后再排入河道,保护水体环境。
对新能源的全方位应用也是东滩的低碳亮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源能……东滩将根据各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类别。据介绍,东滩是上海最适合利用风能的地区之一。东滩每年平均风速为6.5米/秒,下阶段,上实集团有意重点推进风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综合利用方面的部署。在生物质能利用方面,上实集团与科研院所联手科技攻关,成功将秸秆变废为宝,以前农村的秸秆没有任何用处,只能烧掉,燃烧过程还会破坏环境,现在,通过高科技手段,秸秆经高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在未来的东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基本满足居住人口的耗能需求,做到能源的“自给自足”。
生态城内还将设立专门的“新能源中心”,这个中心建成后将具备展示和应用双重功能,祝勇说:从技术角度讲,新能源中心是东滩的能源生产和能源交换中心,通过各种供电网络、供热供冷系统与周边的社区相连,收集和分析各类能源信息,管理和优化东滩的能源生产和能源利用。从建筑角度讲,新能源中心是一座带有可持续标签的建筑,是一座能够提供趣味体验的生态地标。从旅游角度讲,新能源中心融乐趣、学习和激情于一体,包括了能源故事展区、未来能源展区、风能展区、水能展区、太阳能展区、材料资源展区等等,是访问东滩这个“未来世界”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重要窗口。
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示范区是东滩的行动指针,在上实东滩(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东滩现场的办公楼大堂,一张“启动区生态体系核心指标”表格醒目地挂在墙上:绿色建材(基础设施)使用率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大于5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5%;污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一条条严苛的“低碳军规”勾画出生态城绿色的明天。
宜居东滩 岁月在这里放慢脚步
东滩的开发,一定是生态的,但不能放弃现代生活的享受,一定要有规划,但不能限制未来的发展。
——20世纪著名建筑大师菲力普·约翰逊
众所周知,崇明是全上海百岁老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全国十大长寿之乡,这与崇明岛优越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崇明是全上海PM2.5最低的地方,全年92%的空气优良率堪比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上海是一个加速老龄化的城市,户籍人口的23%、约400多万是老年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空巢老人,他们生活在关怀缺失中。
很自然地,在宜居崇明养老是绝对成立的“合理逻辑”,享受现代生活,老人们也将有“现代选择”。
祝勇着重强调,针对政府、社会、市场对发展养老产业的迫切需求,东滩生态城把建设长者社区作为首先落地的核心产业。据了解,为了打造一个优质的长者社区,上实集团考察了美国、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国内众多案例,最后选定了最合适的方案——按照美国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y,简称CCRC)模式打造东滩的养老社区。
CCRC模式指的是为老年人在能独立生活(IndependentLiving)、协助生活(Assisted Living)、失忆护理(MemoryCare)和专业理疗(NursingCare)等不同阶段提供不同服务的“一站式”持续照护社区,一般以租赁物业为主。具体来说,独立生活指为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提供基本家政类服务;协助生活指为具备自理能力但需协助生活的老人提供非医疗类生活协助,如穿衣、吃饭、洗澡、服药等;失忆护理指为罹患老年痴呆症及需重点照护的老人提供专业协助,这类老人居住的房间一般需要配备报警系统,以防老人自行外出;专业理疗指向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协助,这一般针对康复期病人以及慢性和长期病患者,需要由专业护士承担24小时的护理照料。
光听这些分类就足以感知,这种模式下提供的养老服务相当专业,更专业的是,上实集团将引进美国专业的运营服务商成为长者社区的“管家”,提高管理水平,为入住老人提供高水准的服务。
根据规划,由上实集团和国内某著名保险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长者社区占地27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0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7700户、超过1万名老人安居,项目还可创造1.2万-1.5万个就业岗位。祝勇告诉记者,社区内的所有硬件软件都围绕“养老”定位,各类设施都将是“无障碍”的。社区内相关配套也一应俱全,不管是商业、交通、健身、学校、图书馆,还是跑步、骑自行车、钓鱼、打球、游泳,只要能想到,就能在社区“一站式”解决。另一个让有意在东滩养老的老人们无后顾之忧的消息是,上海某三甲医院将在东滩设立分部,为他们提供“贴身”服务。 “长者社区将在年内开工,3年内第一批产品会推向市场。 ”
生态东滩 生活在这里放慢节奏
东滩生态化建设规划,是我国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最新模式的探索。把城市和农业生态、自然生态融合在一起,这在我国还没有,在世界上也很少见,所以这是一件特别令人关注的事情。
——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
其实,早在今天动工仪式之前,上实集团已在东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书写“生态”这篇大文章。
追溯到2003年,上实东滩湿地公园项目就排上了上实集团的议事日程,2010年4月28日湿地公园一期1.81平方公里正式开园。祝勇这样总结,湿地公园建设以来,对东滩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了以下5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为国家级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增加外围缓冲区域与人造屏障,减少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二是提供高质量的迁徙水涉禽栖息地,目前公园已记录到鸟类151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16种,包含黑脸琵鹭等全球濒危物种;三是修复与提升东滩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原先简单的农业养殖开发模式,植物、昆虫、底栖动物等物种的多样性大量增加;四是修复与提升东滩地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东滩区域开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突出展示湿地“地球之肾”的功能,公园内水质较公园外高2个等级,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五是提升环境容量即旅游接纳能力,在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将游客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通过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备,提升服务功能,同时通过中水回用、餐饮废弃物还田等利用方式,减小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在上实集团的设想中,整个东滩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生态公园,园区的打造也将是一曲没有休止符的乐章。未来在东滩这个大生态园里,湿地公园将以“森林+休闲”为特色,在起伏的草坡、成片的密林、近自然的水系构成的空间里,人们或休憩、或运动,与自然无限亲近。据透露,东滩园区内还规划有马术主题公园、东滩国宾馆、渔人码头滨江商业综合体等旅游休闲设施,今后,人们来到东滩,就能够放松身心,体验“慢生活”,比如说当一回农民,自己种种菜——
东滩农业绿港是与东滩湿地公园并重的三大骨干项目之一,事实上,东滩的生态农业进程一直没有停步,兼具的农业旅游交叉业态也随着东滩综合开发的深入而魅力日增。
据介绍,由于东滩土地成陆时间较晚,因此碱性度高,需要不断稀释才能进行农业种植,适合种植的品种也仅限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但摆在面前的硬指标是,每年要为上海市民提供7000吨绿叶菜。怎么办?唯有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记者了解到,制定农业绿港的发展规划就借来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外脑”,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东滩农业迈向现代化,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上实集团与多方展开合作。近期,与一家丹麦企业携手的生猪养殖项目也已启动,年出栏生猪量可达2.5万-3万头。总而言之,东滩农业绿港的内核就是一个内循环、零排放、自供给的生态庄园。
东滩迈向世界级生态城镇不是百米跑,而是马拉松。已经扎根这片热土多年,并将一如既往付出汗水的“上实人”很清楚这一点,东滩要走的是一条经济、环境、社会平衡发展的道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们已经开了个好头,他们还在路上。
推荐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