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2日消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每年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往,生态环境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海南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3月7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代表。
记者:早在1999年海南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十几年来,海南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海南如此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背景是什么?
罗保铭:现在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次的游客来海南旅游,海口、三亚有六七成的商品房为岛外人士所购买,为什么?就是因为海南有阳光沙滩、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有一流的生态人居环境。如果没有这些,海南就没有卖点、没有看点、没有吸引力了。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直接关乎海南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海南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关乎海南能否建成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我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关键要素。随着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像海南这样好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稀缺,在市场配置资源和人们追求幸福指数的背景下,海南生态的健康价值、市场价值巨大,未来升值空间也是巨大的。因此,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在我看来,怎么强调、怎么为之付出都不为过。
记者:近年来,海南在生态省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罗保铭:这几年我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推进的有海南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分区分类布局生态功能和产业发展方向。严把上项目的源头关口,上项目决不降低环保门槛,如果开发水平和能力不高,宁可不开发,也决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指标而破坏了生态、丢了长远发展的本钱。
生态省建设10多年来,海南省人大和省政府一共出台了61项有关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通过财政、社会和企业等多渠道投入环保的资金达到了260多亿元。率先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投入2.7亿元用于中部山区生态补偿。从2007年起用3年时间新造海防林16万亩,筑牢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环岛绿色屏障。从2008年起用三年时间建成了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6%和71.6%。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省所有燃煤电厂基本完成脱硫改造,循环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过去的5年,海南经济以年均13.1%的速度增长。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海南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0.8个百分点,现在已达60.5%,大气、河湖和近海水体质量达到全国优良标准,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了全国一流水平。
记者: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已经在海南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在这种背景下,海南一流的生态环境怎样才能得到保护?
罗保铭: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海南开发建设的强度势必加大,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加强生态保护显得更为紧迫。在新形势下,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全岛人民的生态自觉,绝不拿海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去博取一时的发展一时的政绩。我们将继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低排放、低能耗、高技术、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生态农业和海洋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年复一年、一以贯之地实施下去,海南不仅会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成为中外游客追求养生、健康的绿色家园,“绿化宝岛”将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