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造假——灵璧石的高价“诱惑”

2012年03月13日 10:11经济参考报

中国园林网3月13日消息:一件古灵璧石拍出46万元高价,这是西泠印社在拍卖会上首次上拍观赏石的结果。随着灵璧石收藏价值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藏石爱好者投身其中。而在灵璧石的产地,各类诸如拍地赌石的情况亦是屡见不鲜。

拍地“赌”石

农闲时节,在灵璧石产地安徽灵璧县时常可以看到当地的农民在自家的田地里和荒野上挖石的身影,他们挖的已不全是用作摆设的石玩,而是大型的园林石。为了不放过仅存的一点“石”机,一些村民甚至拆掉了自己的宅院进行挖石,还有些人宁愿多花钱承包土地,为石一搏。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赏石热”再度兴起且不断升温,作为历史名石的灵璧石很快成为国内外藏石家和石商争购的热点,来灵璧觅宝购石的人逐年增多,引发了当地农民的采石热潮;石商石贩和相关服务业也应运而生,灵璧石的开采、加工、销售业和相关产业日益繁荣。

尽管据一些业内人士的估算,灵璧石的储量应该在2亿立方米左右,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但为了有效控制乱采滥挖和破坏资源现象,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灵璧石资源开发保护规划》限量开采。

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美石之首”,以其瘦漏皱透、妙趣无穷而名扬天下。在灵璧石原产地安徽灵璧县,现已形成了集加工、配座、经营销售为一体的奇石经济产业链,奇石年交易额超亿元,灵璧县也被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

一组2011年的数据显示,目前灵璧县已形成以县城和渔沟镇为中心的两大灵璧石市场,建有大型专业市场7个,园林展馆近百个,石店石铺2000余家,从业人员逾2万人,玩石人超过20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每年的灵璧石采掘量约10万立方米,销售额近2亿元,加上其他相关收入可达20个亿,已逐步发展成为该县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产业。灵璧石经过上千年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近20年的飞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

稳步增值的藏石

“观赏石的成因在于大自然长时间的各种作用,在于各种人类无法预料的因素,天时地利,加之机缘,才可最终形成一个个造型独特、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就是它值得收藏的重要原因,所以价格上也是在稳步上升的。”资深藏石爱好者798石语堂于江先生告诉记者。

而谈及各类石头的收藏价值,先生认为,近几年玉石和字画等传统收藏项目遭市场爆炒,价格早已翻了好几番,这些收藏品短期内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空间已经有限。而相比之下,观赏石投资市场相对则一直处于储蓄期,观赏石的价格总体呈现的是稳步攀升的态势,目前单个市场成交价格多在万元之间,高价单品在总成交数量上始终占据少量份额,故观赏石总体成交的价格具备较大增值空间。“观赏石是稀缺资源,伴随收藏人群数量的增多,其自身货源必然相对减少,其价格和价值的攀升可以说是必然的。”

此外,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相对书画、瓷器等物件来说,观赏石艺术价值的挖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投资模式多样化,战线也会拉的很长。从个体而言,观赏石审美价值的呈现不一定是一次性的,伴随着藏家个性的加入和社会认知的丰富,其未知的艺术美会逐渐、多次的体现出来,这就利于下位买家进行不同的或更深入的开发,多样增值完全有可能。而对群体来说,观赏石的组合艺术性更具备操作的可能性,投资长远性更加明显。

一位藏石爱好者介绍说,赏石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向大众化发展时间并不长,当代赏石市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尔后在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之后,赏石市场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观赏石市场体系不断建立健全,观赏石标准规范与行业管理不断完善。

警惕造假、作伪

收藏品的造假和作伪在观赏石市场中同样存在。

在南京,一度就有居民投诉称,在沿山大道与珍珠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在马路的两边,共摆了10辆大卡车,上面摆满了“灵璧石”,叫价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现场摆着多种加工工具,明显看到是在造假,不少人上当受骗。

单就灵璧石而言,其造假和作伪,一是表现在灵璧周围的石头都打着灵璧石的旗号叫嚣市场;其次则是一些商贩为了抬高市价,人为制造石块形状。“这对于刚刚进入市场的收藏者来说是很容易被骗的。”先生表示,这样的短视行为对灵璧石的收藏是致命的打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需要更多的行业规范、业内自律。

“对于石头,形状、质地、手感、光泽这些要素都要综合考察,不过投资藏石的前提,首先是要真正喜欢石头。”于先生特别强调,“如果只是抱着投机的态度,对于初涉这个市场的人来说风险是很大的,藏石市场造假和作伪就是一笔不菲的学费。”

推荐阅读:

杭州:观赏石“打包”竞拍 起价1200万

江西:大余名花奇石组合销售获利丰厚

灵璧石好销鸡血红碧玉抢手 北京奇石文化节亮点多

北京:灵璧彩玉石“中华龙”宛平城亮相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