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5日消息:大白山,伊勒呼里山主峰,这里海拔较高,山势陡峭,终年天气极寒,因其山顶每年积雪长达八九个月难以融化而闻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李春珍,大白山脚下甘河林业局乌里伊特管护所402女子营林队队长,因其踏实苦干、执著坚韧,为甘河局职工群众所津津乐道,人称营林战线上的“花木兰”。
3月里的一个清晨,怀揣着满心钦佩与期待,笔者驱车行驶在甘河林业局西北运材主干线上。吉普车碾雪而行,从车门处不时袭来丝丝寒气,直透心底。虽然受着严寒的考验,我们一行人心中却是暖暖的。
从主干线下来,是狭窄又凹凸不平的简易运材冻板道,吉普车开始颠簸得厉害。两侧都是长满灌木的深沟,所以每行驶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车喘着粗气蜿蜒而行,终于越过最后一个山包,我们远远望见一缕炊烟。一个绿色帐篷映入眼帘,这就是402女子营林队流动的“家”。
走进帐篷,热气扑面而来,铁炉子里“噼噼啪啪”烧得正红,帐篷内除了厨师郭德义外空无一人。笑容可掬的郭师傅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今年,我们工队承担了管护所2100立方米的抚育材任务,占管护所任务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时间紧、任务重,李春珍队长一大早就带着姑娘们出工去了。”
沿着羊肠小道,我们直奔女营林队员所在的清林地。在雪山上跋涉了半小时后,笔者才听见林间传来了割灌机的轰鸣声和斧锯砍断树枝的清脆声,时而夹杂着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等我们走近,身着迷彩服的营林女们竟然没有发觉,依然专注地劳作。只见她们时而挥斧砍断倒木枯枝,时而拉锯清理林冠树头,好不忙碌。她们将林间更新采伐的枝丫材整理归堆,南北延伸数百米。经过清理的林间显得异常干净。陪同采访的乌里伊特管护所副主任刘兆选介绍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林业局取消了主伐生产,所有工队作业的重心都集中在了抚育伐、修枝伐和更新采伐上来,让森林更好地休养生息,实现身边增绿、林间增量,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我们来到营林队员中间。面对镜头的李春珍,拘谨地笑着,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来:“我没什么可说的,这就是我的工作,早已经习惯了。”话音未落,一棵松树的侧枝应声而落,她又踏着没膝的雪在一棵棵需要修枝抚育的松树间行进。
“你知道吗?修枝抚育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其实很重要。你看,这棵树是10年前经过抚育的,它的胸径已达到20公分,再看这棵就是没有修过枝的,它的胸径只有10多公分。”说起日常工作来,拘谨的李春珍终于打开话匣子,“我们这项工作就像给树儿锄草剪枝,做到去枝强干,虽然很累,但能给大山里的人多留下些林木,是很有意义的事儿。”
儿时的李春珍异常向往着这身迷彩服。那时的402女子营林队,素以作风顽强、敢打硬仗著称,被方圆百里的职工群众誉为“绿色娘子军”。看着这些营林姐妹肩负着为荒山披绿的光荣职责,李春珍满心钦佩,“参军入伍”的想法也就在她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1985年,刚毕业的李春珍不顾亲人劝阻,毅然选择了营造林工作。这是一项艰苦琐碎的工作,任务紧时,必须加班加点奋战在造林地,特别是到了春季,风干物燥,为了保护皮肤免受伤害,身上的衣服常常裹得紧紧的。一天下来,整个人从头到脚全都是土,脸被风吹得火辣辣地疼,每年都免不了脱几层皮。许多人疑惑地问:“你整天在野外工作,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什么干头?”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她都会淡然一笑。
在营林姐妹郭喜娟眼里,李春珍是个倔强的女人。1989年春,队里接到一个大规模的采伐迹地造林任务,造林地在距离所址40公里的第四运材区道路的尽头,那里荒芜偏远,还是有名的“黑瞎子沟”,经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许多营林班组都打起了退堂鼓。当时已是营林作业组二组组长的李春珍挺身而出,毅然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3000亩的造林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李春珍带领营林姐妹起早贪黑奋战在造林地,就这样风里雨里摸爬滚打了23天,终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造林任务。如今,荒芜的采伐迹地早已满山翠绿,郁郁葱葱。
1995年,27岁的李春珍担任乌里伊特管护所女子营林队队长。每到造林忙季,李春珍都要凌晨4点起床,到管护所苗木窖检查苗木上山情况。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营造林工作质量,她从没有离开过生产一线,坚持跟班作业,现场指导,挨个地块检查,严把营造林生产质量关,对造林质量不过关的苗木,一律进行二次补植。为了提高造林质量,她率先实行岗位工资奖罚制,划分作业小组,以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高低核定工资,实现了作业质量和生产进度双提高。1995年至今,管护所营林队的造林成活率均保持在98%以上,成为林区营林战线上一面旗帜。
“像李队长这样的‘花木兰’还有好多呐!现在越来越多的姐妹加入了营林班组,争当‘花木兰’。”快人快语的营林姐妹李明英自豪地说,“记得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管护所的主伐清林任务又特别紧,为了不耽误主伐生产,李队长带领我们,在白雪皑皑的严冬,顶风冒雪奋战了60多天,终于使清林速度跟上了生产进度,且清林质量达到了93%,我们又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与营林姐妹热聊正酣,不觉已到正午,李队长一声召唤,队员们整齐地行进在林间,那急匆匆的步履,让我们几个大男人都很难跟上。回到队部,只见郭师傅很快将做好的饭菜端上餐桌,营林姐妹们围坐一圈,边吃边聊,还不忘交流一下上午清林中的趣事儿。饭后,队员们稍事休息,李队长却转身出了帐篷。笔者好奇地跟上,只见李春珍背着一个经过改造的塑料桶,走在下山的小路上。面对我们的疑惑,她解释说:“队部驻扎在高山陡角,因为这里海拔高,没有水源,要下山刨冰,回来再把冰融化成水。姑娘们就把这塑料大桶改造成背箱,每天这时候,我都习惯用它背两次冰。”
在山下刨冰的间隙,李春珍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双历经苦难被风霜打磨得十分粗糙的手,让人心里为之一颤。而满载的50斤重的冰桶,压在她孱弱的肩膀上,与她娇小的身躯显得那样不协调。
背着“冰箱”爬行了1小时,终于到达了队部驻地。李春珍将冰块倒入用大油桶改造的“水缸”里,又忙不迭地赶到清林地。此时,营林姐妹们已经干得热火朝天,银铃般的笑声和着斧锯声,响彻深山之巅。
这不,乌里伊特管护所又将更新采伐作业组交给李春珍管理,她一边带着女子营林队,一边当起了山场男人的头儿。“让一个女队长管着,服气吗?”笔者好奇地问。集材50车司机刘金山马上接话说:“当然服气!山场的活,李队长拿得起、放得下,是‘大拿’,我们都管她叫山里红。”
27年来,李春珍一直守护着这片林海。想象着城市的光鲜亮丽,她的心中也曾酸楚过,然而为了自己钟情的这片绿色,她毅然选择留下,坚守着清贫与寂寞。27年兢兢业业,她先后荣获甘河林业局“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称号,还被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评为劳动模范、女职工先进个人,并于200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这么多年,你一直坚守山林,不后悔吗?”面对质疑,李春珍淡定地说:“我的青春流逝了,可家乡的大山却更绿了,我没什么遗憾的!”听着李春珍再朴实不过的话语,笔者的眼眶湿润了——李春珍和她的营林姐妹们,就像一朵朵盛开在大白山之巅的红杜鹃,将这偏僻的大山深处装点得春意盎然,她们不与人争艳,却散发出自然而浓郁的芬芳。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