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9日消息:幸福广东,当是生态优美的广东。今年以来,“生态景观林”频频出现报端,成为广东出镜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广东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启动总仪式在广州增城主会场隆重举行”“东莞拟建11万亩生态景观林带”“江门将建4条生态景观林带”“惠州拟建800公里生态景观带”……
这是广东继大规模绿道建设之后,在生态方面再次亮出的大手笔。
打造色彩斑斓的美丽河山,广东率先发力,透露出绿色发展战略的一个新方向。或许几年后,“生态景观”将成为建设幸福宜居城乡的一个重要指标。
“绿色革命”
总投资56亿元,力争3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9年建成全国生态功能最强、景观最好的生态景观林带。这是《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标。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广东省是第一个。
对许多人来说,“生态景观林”也许还有点陌生。“相比目前备受关注的绿道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更高层次的提升。”广东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说,“不同的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点、线、面全方位考虑。”
生态景观林带是在主要江河沿江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
“线”,即高速公路两侧20米~50米林带和沿海基干林带;“点”即省际出入口、城市出入口、城镇村居、收费站、立交互通等景观节点;“面”即高速公路和江河两侧(岸)1公里内可视范围林(山)地。
《规划》要求在未来10年内,广东将建设23条、1万公里生态景观林带。专家称这一宏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十年绿化广东”,率先基本消灭荒山后广东掀起的又一“绿色革命”。
回顾广东的林业绿化史就知道,事实上广东一直在规划布局绿色版图,酝酿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林业大省跻身林业强省。
早在2008年之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明确提出,要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宜居城乡,做到“市市都有天堂,乡乡都有新村”,营造“绿化、美化、生态化”的广东。
在上海世博会上,广东被胡锦涛总书记寄望“要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
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汪洋多次强调:“保住青山绿水、守住碧水蓝天,是我们广东不可逾越的一条底线。”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这些话题在城镇化已超过80%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显得沉重。而“生态景观林”正承载着广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绿色政绩观”
为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今年1月5日,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议播放《优美生态,幸福广东新期待——广东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林带》专题片,并将《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文本发给与会代表。
此举与上一年度的省委全会推广绿道建设做法如出一辙,让与会者心领神会。
会议要求,各地要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2012年每个市建设100公里以上的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全省将统一规划建设23条共1万公里、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林带共涉及21个地级以上市100个市、县(区),需要苗木大约2.53亿株。
如此浩大的工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建生态景观林,需要多少资金?
从《规划》的预算来看,全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营造林直接投资达55.91亿元。如果按所需苗木2.53亿株算,平均每一株苗木花费22元左右。
此外,省财政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建设资金,补助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由交通、铁路部门落实相关建设经费,新建和改扩建公路、铁路时将绿化经费纳入工程预算。
但是,近日佛山市禅城区为市区主干道加种树木,一棵均价2.3万元的新闻还是引来了市民的一片质疑。
对此,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交通和城市管理局表示,他们所采购的香樟300棵、秋枫276棵、大福木棉25棵,预算1400万元,是适合在本地成活的树种,中标价格以投标单位的最低报价为准。
针对各地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2月29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生态景观林带一定要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植物,应该以混植为主,多用传统、便宜的树种,要避免大量使用高档的树种。我们的财力还没有强大到这种程度,各地在资金投入上要量力而行,不要急功近利。”
可以说,朱小丹是在倡导一种“绿色政绩观”,一种“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态度。他提醒注意,建设生态景观林带,首先是“林带”然后是“景观”,坚持绿化为主、美化辅之,生态为主、景观辅之,内容为主、形式辅之。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绿色围城”
《规划》评审之初,专家们曾作出高度评价:构建全省范围的生态景观林带,将是广东林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为全国绿化建设规划树立了典范。
但是,具有超前眼光的广东不仅仅设计了“生态景观林”这么一个单打拳,在新一轮生态建设的谋篇布局中,还有三个重要战略: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到处都是石屎森林,丧失了原有桑基鱼塘的生态优势,这有什么好?”广东省副省长刘昆指出,未来要依托生态景观林带、绿道以及现有的公园,让所有珠三角城市都能够处于森林的围绕之中。
如果说,广东今年启动的生态景观林带是“绿色通道”,那么今后即将强力推进的“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则着眼于“绿肺”,让森林进山、下乡、上路、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广东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
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省林业厅目前正编制《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规划》,将根据全省城市的生态景观格局,构建城区、山区、岗地、平原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目前,全省已建成森林公园422个,总面积1478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而“十二五”期间,将新建14处国家级、27处省级、37处市(县)级森林公园,使全省森林公园达到500处。
广东是一个能源消耗大省,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方案》《广东省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两个方案催生出了广东碳汇示范林工程:自2011年开始,优先考虑在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高标准、高质量营造碳汇林300万亩,分三年完成。
张育文透露,目前广东碳汇交易正在探索中,省林业厅将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制定森林碳汇计量的方法与标准,争取成立广东碳汇交易中心。未来4年我省将投66.5亿元用于森林碳汇工程建设。
“有了森林围城,以后还怕PM2.5?”刘昆对此信心满满。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