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6日消息:位于鄱阳湖、长江和京九铁路黄金交叉点的江西省九江市的主色调不是钢筋水泥的灰色,不是柏油沥青的黑色,不是烟雾尾气的白色,而是树影婆娑的绿色。正是这满眼的绿色,让鄱阳湖保持了满湖的清澈,让九江处处充满了生机,让九江的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而在这片绿色的背后,是九江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九江始终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对于绿化投入问题,九江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意见高度一致:“造林绿化是造福子孙的事,怎么栽树都不过分,栽多少树都不过分,花多少钱栽树都不过分”。于是,九江的工业园区建设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城市范围推进到哪里,绿就扩到哪里;哪里缺林少绿,就在哪里植树造林。
九江自2008年开始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将“一大四小”工程与城市经营和工业发展结合。“先搞绿化,市民才能幸福;先做环境,城市才有品味”在九江已成为共识。不论市、县、乡(镇),绿化都不再局限于种几排一般的行道树,而是大面积营建森林绿地。
九江将“一大四小”工作与地方形象结合起来,使各地都认识到树栽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地方形象。德安县和共青县对连接两地的共安大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武吉高速至修水县城连接线地形复杂,有的地方落差超过15米,修水县投入6000万元,将此路段填平并进行了绿化。
九江将“一大四小”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杨树、湿地松、油茶等产业,调动了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工程建设中,九江坚持放开放活,鼓励各地大胆运用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要求和群众意愿的,能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的机制。全市各地创新投入、造林和管护机制,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不建无主园”,保持造林成活率不低于95%。
九江按照工程建设的不同绿化类型,严抓示范点和示范线路的建设。示范点与发展速生丰产林、油茶等产业相结合,与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等生态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农村改革、深化林权配套改革、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与各类农业开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相结合。示范线路涵盖城区、工业园区、自然村、公路等绿化示范基地和油茶基地。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切实维护百姓利益的前提下,九江鼓励各地采取股份制、合作制、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落实责、权、利,明晰新造林地的产权。
在落实造林主体上,修水县组建林业投资公司,按“苗林一体化”的要求,由林业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管护、经营和受益;彭泽县鼓励工人、农民、下岗职工和在外务工返乡等人员以劳动、技能、资金等作为投资造林绿化的手段,发展多形式的造林模式。
在落实主要通道绿化造林地方面,永修县昌九线铁丝网外20米的水田、旱地、荒山、荒洲等统一由各沿线乡(镇)租赁,并由县政府委托县林业局承包给造林公司或造林大户经营;庐山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将昌九、九景、环庐山公路两侧20米的土地承包给造林大户进行栽种、管护5年,5年后将基本成林的树苗交还给土地使用者。
“一大四小”工程实施以来,九江山上的绿更有深度了,平原的绿更有宽度了,城市的绿更有厚度了,乡村的绿更有热度了。
九江完成退耕还林、林业血防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项目造林50.5万亩,使昔日钉螺密布的血吸虫病重灾区变成了速生丰产林基地,为长江沿线营建了一批厚实的防护林;实现了主要造林地域大转移,完成山下造林113.05万亩,是过去15年的总和;完成了市、县两级城市绿化10万多亩,在全面对新城区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的同时,对老城区道路的绿化进行升级改造,构筑“城在园中、园在林中、山水环绕、碧水蓝天”的绿化格局;新增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60多万亩、高产油茶20万亩、各类果园10万多亩、各类苗木基地3万多亩。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