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7日消息:广东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张育文指出,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规格最高的一次林业专题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了作重要讲话,副省长刘昆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努力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大林业。广东林业科学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战略机遇期。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一个消灭三个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用4年时间,消灭全省现有的500万亩宜林荒山,改造疏残林、改造纯松林、改造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1000万亩,全面提高全省的生态质量水平,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强大的生态支撑。
张育文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审视和谋划林业的改革发展,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战略,提升省部合作共建现代林业强省水平。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着力谋篇布局,开好头、起好步,扎实做好各项林业工作。一年来,我省与国家林业局成功签署“合作建设现代林业强省”框架协议,成功启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如期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省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全面加强,林业产业显著提升,生态文化不断繁荣,实现了“十二五”林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省林业局更名为省林业厅,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2011年广东省林业用地面积1.65亿亩,森林面积达1.5749亿亩,森林蓄积量达4.55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3%,森林生态效益总值预计达9796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林业改革和发展开局良好,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地党政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务林人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既要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应清醒地看到,广东省林业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和问题:一是全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目前,广东省林分亩蓄积量每亩3.09立方米,与全国平均数每亩5.73立方米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森林培育抚育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资源保护压力依然很大。部分地方挤占林地资源的现象比较突出,个别地方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非法运输木材、侵占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及森林火灾时有发生。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显不足,良种采集选育及加工储藏技术水平较低,林业管理信息化手段相对滞后。四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林业二、三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在世界经济下行和外需不足的新形势下,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综合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五是依法治林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林业单位责任制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地方林业站并入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后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部分基层单位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一些基层林业部门人员老化、工作脱节等等。针对上述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张育文指出,一年来,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上下协调、共同配合,求真务实抓改革、拓宽思路谋发展,在推动现代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一是只有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凸显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为各项林业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只有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保障,才能促进现代林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只有重视和发挥重点工程项目的引领作用,才能助推现代林业加快发展。五是只有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才能赢得社会各界和林农群众对林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和拥护。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自觉运用于科学发展现代林业。
张育文强调,2012年是广东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广东省林业科学发展迎来千载难逢战略机遇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的高度重视,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刘昆副省长对广东林业的重要指示和最新要求,既为广东省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全省广大务林人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强省,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2012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强省为总目标,更加注重绿色增长,更加注重生态惠民,以科学发展“五个林业”为战略举措和着力点,以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和森林碳汇工程为突破口,着力完成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任务,努力建设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示范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省,勇当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等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为突破口,在全省迅速掀起林业生态建设新高潮
一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生态景观林带的开工建设和面上铺开工作。要配合财政尽快下达资金计划,备足良种壮苗,落实租地手续,确保各市县在今年2至5月份全面建设。同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建立任务、时间倒逼机制,加强督导协调。要落实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刘昆副省长指示,今年每个市建设100公里以上的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重点推进广深、广惠深汕、京珠、广湛、二广、广梧、广清、惠河梅汕、粤赣等9条高速公路以及武广高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尽快建成花色艳丽、品种多样、层次分明的示范段,与“绿道”交相辉映、共放异彩,成为区域生态的亮丽风景线。二要强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要以保护和建设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为重点,让森林上路、下乡、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城区、山地、平原融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国土生态安全水平。三要加快森林碳汇工程建设。要健全投入和保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到2015年,消灭全省尚存宜林荒山500万亩,完成1000万亩疏残林及纯松林和部分桉树林的改造任务。今年,现存宜林荒山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19个县(市、区)要在年内完成灭荒任务。四要继续推动面上造林绿化工作。精心组织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化实施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沿海和沿江防护林及红树林、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森林公园等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县创建和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加快珠三角现代林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提升城乡绿化一体化水平,全面打造南粤绿色秀美山川。五要统筹落实各项促进生态建设的政策举措。积极落实森林抚育、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等政策,创新实施定点育苗计划,探索林业精细化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和机制,力争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努力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覆盖面。各地要把规划细化到山头地块,制定近年实施计划表,严格各年度任务的实施方案,落实省、市、县筹措资金计划,广泛发动单位、企业、个人和林地业主,共同出钱、出力,形成新一轮绿化广东的强大合力,确保完成四年已定目标任务。
二是在全系统广泛深入推进依法治林,严字当头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紧紧抓住省林业局更名为省林业厅、成为省政府组成部门这一契机,健全完善林业相关法规规章,加快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全面推进林业执法和普法工作,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林业法制环境。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监测。强化森林资源砍伐、征占用林地管理,将林地林木限额指标与平时监管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木材运输流动检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管,确保林地林木资源安全,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构建森林、湿地等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二要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强化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源头管理,大力促进航空护林与地面以水灭火的协同配合,加快森林消防队伍专业化和森林火灾预警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防控水平,减少森林受害面积。同时,注重科学扑火,有效避免重特大山火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三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执法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征滥占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坚持以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惠民产业
一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全面壮大林业十大支柱产业,促进林业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功能和效益多样的森林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培育珍贵树木产业,提高林地产出率。努力提升木材加工业,促进自主创新,增强其发展后劲和可持续能力。做优木竹家具业,加快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增强林业强农惠农富农能力。加快珠三角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特色林业经济集聚发展。二要深入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营市场化程度。合理界定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管好生态公益林,积极引导探索多种林下复合经营模式,大力开发禽畜养殖和发展林药、菌、果、蔬等林下经济,盘活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放活商品林,全面推动各地科学发展珍贵树种、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等长、中、短期商品林,切实落实商品林营造和砍伐自主权,树立市场信心,不断激活社会投资。三要落实扶持政策,发展壮大林业企业。建立完善涉林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四是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兴林,努力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
一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一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个别明晰产权发证尚未全面完成的地方,要抓紧全面完成;尚未调处立案的山林纠纷,要尽快调处结案。要健全完善林权档案管理,切实做到查漏补缺,巩固完善林改成果。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林权管理机制,制订林地林木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和林地林木流转办法,建立健全林地林木产权登记管理、流转交易、资产评估、社会服务的现代林地林木产权管理体系。加快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及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做到林权宗地信息百分之百转绘录入新的系统并实现全省联网,努力构建全省林权宗地信息“一张图”。要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林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积极引导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建设项目。二要坚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林业中的关键和基础性作用,建立林业科研开发、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建、管、护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示范省建设,探索森林抵排新机制,创新碳汇造林制度,加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研究。继续推进林业科技创新专项的实施,加快良种培育与应用,推广林业实用技术成果,逐步提高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三要稳步推进国有林场等林业基层单位改革发展。要加快制定以建立公益型国有林场为主的总体改革方案,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步伐,有效推进省直国有林场重点项目建设。要强化国有林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林业基层机构以及林区道路、林火观测点、生态观测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业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促进林区民生改善、和谐发展。
五是不断繁荣生态文化,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改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选择生态教育内容丰富的森林公园等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大力推进生态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生态文化发展空间,提高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影响力、渗透力。二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和森林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以山水、树、竹、茶、花、药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创作,发展生态文化影视、音乐、书画等文化产业,不断推进生态文化的发展繁荣。三要开展主题鲜明的林业宣传。结合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关注森林、野生动物宣传月、世界湿地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生态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文化。
六是切实增强党建“主业”意识,全力抓好林业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和勤政廉政等各项建设
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机关党建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兴林富民为己任,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引领和推动广东林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健全林业人才工作机制,推进林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推动各类林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和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建立“一线”工作机制,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林业工作季节性强,时不我待,要进一步增强只争朝夕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项重点工作上真正做到“到点到位”。三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继续有效推进具有广东林业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确保资源、资金和队伍安全。四要强化涉林利益纠纷化解。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畅通群众涉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重大林权纠纷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跨市、跨县重大山林纠纷案件督办机制。加强林区治安维稳工作,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避免发生重大涉林群体性事件。五要切实抓好厅直属单位各项工作。推动厅直属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扶贫“双到”工作,培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张育文强调,抓好今年各项林业重点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等三大工程的开头起步,对于在全省范围开展新一轮十年绿化广东大行动至关重要,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林业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推动现代林业强省建设上新水平,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新贡献。
推荐阅读:
(来源:广东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