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野生草珊瑚和两面针重现栖霞山

2012年04月11日 09:20扬子晚报杨娟

山踯躅,稀少又珍贵

山踯躅,稀少又珍贵

草珊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草珊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两面针,真的名副其实

两面针,真的名副其实

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记者昨日从栖霞山风景区获悉,大面积的草珊瑚和两面针在景区“现身”,非常稀少的中草药“山踯躅”也重现栖霞山。其实栖霞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药山”。在南朝时,它是以盛产中草药而闻名,可以滋养摄生,因此栖霞山又称“摄山”。

从六朝起,名医葛洪、陶弘景,到明朝的李时珍,都在这里采过草药。据植物资源普查结果,栖霞山共有植物品种600余种,其中中草药资源就占了47.09%,所以栖霞山是名副其实的“药山”,是中草药的宝库。也许是栖霞山秋天的红叶景观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将这座中草药宝库渐渐淡忘。

多个区域出现野生草珊瑚

野生草珊瑚是一种比较稀有的中草药,全草入药,有抗菌散淤和活血等功能,在牙膏、咽喉片上经常能看到它的名字。据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许晓岗介绍,草珊瑚以前在紫金山上有,但是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南京周边的老山、牛首山、幕府山等地方,他都经常跑,也没见过草珊瑚,“可以说,这种中草药在南京几乎绝迹”。而在栖霞山凤翔峰南坡、乾隆行宫遗址等多个区域却发现了它,而且规模不小,有千余平米左右。“四片叶子,开着碎碎的小白花”,是草珊瑚这个家族里最好的品种,叫“丝穗金粟兰”,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晶花”。

野生杜鹃“山踯躅”稀少珍贵

春暖花开,红的、粉的、紫的杜鹃花令人陶醉。但平常出现在绿化带、公园内的杜鹃都是人工栽培的,而野生的杜鹃又名“山踯躅”,也是一种中草药,现在非常稀少。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查阅和景区有关的史书,有过山踯躅的记载,因此一直想找到它。直到去年年底,园林专家到景区进行植物普查时,在乾隆行宫区域发现了疑似山踯躅两株,当时就在附近做了记号,等来年春天开花时,看看究竟是不是史书记载的山踯躅。就在昨天,景区工作人员在经过该区域时发现,娇艳的踯躅花已盛开,呈紫红色,和史书记载的特征一模一样。

除了这两株,工作人员分别在行宫附近及天开岩区域又发现6株,植株大小在1-2米不等,都是倒挂在陡峭的山坡上,非常珍贵。据从小就在栖霞山下长大的徐业海师傅介绍,上个世纪60年代,每到春天,栖霞山上的山踯躅非常多,成片成片的非常好看,在龙山和虎山都有分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踯躅越来越少,直至到了后来几乎看不到了,甚是可惜。当他得知,栖霞山上又重现山踯躅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表示一定要登山一睹其芳容。

能“起霜”的茅苍术还没找到

今年3月初的时候,曾有市民致电景区表示,听说栖霞山有一种叫茅苍术的中草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他想收购。

为此,景区人员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到,茅苍术野生于栖霞山一带的丘陵岗地、树林草丛之中,为栖霞山特产,以前是进贡的。栖霞山的茅苍术有三个特点,其一,断面呈黄白色或白色,暴露稍久,逐渐变成紫橙色,俗称“朱砂点”;其二,外皮棕灰色,有皱纹,横曲纹明显,易折,新断面平坦,可析出白色毛状晶体,俗称“起霜”;其三,在炮制、加工过程中,散发特异的浓郁香气,有杀菌作用。书上还配有图画。但经过前一段时间在山上查找,到目前都没有发现这味奇特的中草药的踪迹,景区表示,如果有游客有幸遇到,也可与景区管理处联系。

是药三分毒不要随意采摘

除了草珊瑚、山踯躅等中草药以外,栖霞山的中草药还有很多,如柴胡、玉竹、地仙桃、梓牧草、胡颓子、两面针等。景区表示,虽然中草药有很多治疗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市民千万可别擅自去采它,因为“是药三分毒”,需经专业处理后才能食用。

“我们正在打造中草药旅游产品。”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独特的中草药资源是栖霞山的文化品牌,不能藏在深闺无人识,眼下正在建设“百草园”,将栖霞山上珍稀的、日常药品中经常能见到的一些中草药集中引种,向游客进行展示。不仅让游客知道中草药的名字,也要让游客晓得该中草药长什么样,功效是什么。

推荐阅读:

成都拟建400多亩珍稀树种苗圃

四川南充:5年发展30万亩珍稀树木

珍稀红豆杉入住成都百花潭公园

万余金丝楠木入合肥 肥西将造全省最大珍稀苗木基地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