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工人在沙湖边作业。
中国园林网4月12日消息:素有“百湖之城”美誉的武汉,沿湖的楼宇鳞次栉比,令沿湖地价一再攀升。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武昌区列入规划的一个沙湖公园无奈被“搬迁”。这一任意改变现有公园用地,转而填湖建设公园的做法,是否属于侵害公共资源的行为?制定好的城市规划为何说变就变?
打包卖给开发商
家住武昌沙湖侧畔金港苑小区的程机健,近来一天比一天担心,因为在他家门前300多米外,几台挖掘机日夜作业,将一堆堆土方推向沙湖中,令武汉内环区域最大的湖泊一天天缩小。
据了解,填湖是为了建公园。但程先生不解的是,2005年买房时,开发商曾告诉他,小区旁边的三角路村不久将改造成为沙湖公园。如今,三角路村拆迁腾退的近百亩土地,建造一个公园绰绰有余,为何放着土地不用,而去填湖建公园呢?
记者在武汉市规划局公布的《沙湖公园规划用地范围图》上看到,这一地块正如程先生所说,是沙湖公园规划用地。
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沙湖公园的最初规划就在这里,后来被更改为商业居住用地,并已于2009年打包拍卖给房地产开发商。于是建设沙湖公园只好改变规划,占用一部分沙湖水面。
一份《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都市发展区用地规划图》显示,这一地块被标注为浅蓝色,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
记者从武汉市规划局网站上查询到,2008年10月22日公布的《规划设计条件》中,也写明这一地块性质为公园用地。
公共用地怎么变成了商住用地?武汉市规划局建筑与城市设计处处长杨维祥告诉记者,2009年初曾重新制定过一次全市用地规划,这一地块性质被定为商居用地,并于2011年进行了公示。至于2009年以前这块地的性质是否变更,在场几位处长都称“不知道”。
变身“湖底公园”
为了增加建设用地,武汉市规划局多次调整规划设计条件。记者从武汉市规划局2007年批复的《三角路村综合改造规划》中看到,总共开发用地面积为27.8公顷,其中绿化控制用地仅1.1公顷。但是,仅剩的这点绿地面积仍在减少当中。
对此,武汉市水务局湖泊处副处长周承甫称,该部门已规定在最高水位时能覆盖的面积都算湖面面积,而沙湖公园将占用的湖面是在最高水位线以下。按此解释,似乎公园建设成了水下工程。周承甫颇为无奈地说:“沙湖公园的填土建设并不是填湖,我们也没有理由干涉。”
据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刚发现有人填湖的时候,他们曾去叫停过几次。不久被告知这是上面的重点工程,要他们给予特殊政策。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说,近年来湖景房持续热销,不少地方都想抓住这一商机,“造”出更多的湖边地块,以至于违规改变用地规划,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出让金。
规划随意改变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韩东屏教授认为,当某一地块被规划为公共用地,就成了市民的公共资源。而对公共资源的调整处置,是需经过利益相关方的同意。
据了解,城乡规划法规定,严禁擅自变更用地性质,如确需变更必须严格履行程序。记者调查了解到,沙湖边的城中村改造地块,市规划部门并未召开论证会、听证会,也未对变更方案进行过公示。周围居民也向记者反映,没有人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一位业内人士称,当地还有多个地块与沙湖地块一样,悄悄变更规划用地性质,再通过“招、拍、挂”,赋予“合法”身份。
针对改变用地规划等问题,4月11日,武汉市规划局副局长盛洪涛表示,2009年5月拟定的新规划,未召开听证会。对于记者提出的2009年前的规划内容,他并未予以回应。
推荐阅读:
(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