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9日消息:石林,一座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由于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而千姿百态的美景。这里还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河南伏牛山则是我国中央山系地貌景观的代表作,是大自然谱写的中央山系大陆造山运动史诗。曾经的恐龙乐园,给这里留下全国最大的恐龙蛋化石群。
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不但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说:“了解地质环境的过去、现在,正是为了预测未来,保护地质遗迹则是这种探索的佐证和基础,而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核心内容,具有地球科学普及和旅游休闲功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较为广泛、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却很年幼,她诞生于21世纪初。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立地质公园计划,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国土部于2000年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是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姜建军说,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和保护区的建设,当时已建成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84处,使一批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得到了保护。
但同时,地质遗迹被破坏的现象仍然屡屡出现,如一些喀斯特地貌景观被破坏,一批批古生物化石被海关截获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宣传不够,民众尚未充分认识到地质遗迹的意义,同时,单一的保护方式未能使民众从中获益,因而难以调动民众保护地质遗迹的积极性。”姜建军说。
遍布祖国各地的地质遗迹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养在深闺”,正因此,恰逢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之际,我国启动地质公园建设,探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深化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通过建设地质公园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1年3月6日,我国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现在,我国已有183处国家地质公园,26处世界地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涵盖了地层学、地貌学、古生物、构造、冰川、火山、地质灾害等多种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的建设,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的意义和带来的经济效益,纷纷主动参与保护,同时,还有效普及了地学知识,有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姜建军说。
比如,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奥陶纪“金钉子”地质剖面,此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其价值,还以为那里产黄金矿,实则不然。现在通过地质公园的建设,在这里立了标志牌,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美化,当地人都知道了它的重要性。河南嵩山地质公园内,石英岩形成的壁立千仞的地貌景观非常壮观,但这里的石英岩又是制造玻璃的上等原料。过去的开采未考虑如何统一协调和保护地质遗迹的问题,而现在,核心景区的采石活动已停止。
“在当今关注资源、环境的大背景下,地质公园恰为我国"珍惜利用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姜建军说。
推荐阅读: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