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9日消息:“俺家杨树都七八年了,咋还细得像麻秆?”“李子树总落花落果,产量一直上不去有啥法子?”4月12日,在洛阳偃师市岳滩镇岳滩村省林业厅科技下乡现场,省林科院、河南农大林学院的几位专家刚下车,就被当地农民团团围住。
“这些农民不简单,他们年人均收入都过万呢。”偃师市林业局的同志对记者说,岳滩人致富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因此致富后仍念念不忘科技兴林。
伊河、洛河交汇处的岳滩村三面环水,水患时常扰民,河滩沙区更是一片荒芜。10年前,村里打响了建坝治河保村庄的战役,先后投资70余万元,建坝筑堤,植树造林1000多亩。如今,不但驯服了伊河、洛河,偃师伊洛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也设在了这里。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使岳滩农业发展有了保障,优质小麦良种基地一望无垠,农家土猪年出栏近4000头,鸡存栏1.5万多只。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村党支部书记李宏廷介绍。目前,村里有几十家企业,仅摩托车相关产业就有十几家,除吸纳当地村民到企业做工,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就业。
一场如丝春雨后,记者看到,岳滩村油绿的麦地田成方、林成网,齐整的文化大院里农家书屋、社区服务中心、远程教育室等一应俱全,崭新的教学楼前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小学生的朗朗读书声随风传来。
“村民富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李宏廷说,农闲时,村里的腰鼓队、扇子舞队、唢呐班就热闹起来,在村休闲广场的大舞台上一展农民的时代风采。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