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0日消息:从浙江温州前往遂昌的路上,出高速路口不久,就能看到巨大的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广告牌。这里被称为“绿洲中的黄金世界”,拥有超过90%的森林覆盖率。绵延五里之长的千株有百年树龄的古树群,为矿区平添几分神秘。
曾几何时,矿区的生产活动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尤其是存在废水、废渣和采空区三大隐患。通过矿山公园的建设,该矿山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这里成为山常绿、水常清的绿色矿山。这也是我国首次获批的28家国家矿山公园之一。“现在这个公园每年光门票收入就上千万元,实现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关凤峻告诉记者。
大部分人可能并未去过矿山,但事实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人们享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资源背后是同步增长的矿产资源消耗。然而,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担心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
“矿山开采会造成地质环境改变,但这种改变并非都会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不遵循科学规律的开采活动引发的崩塌、塌陷、滑坡等问题,就是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关凤峻说。
国土资源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及土地资源和地下水系统破坏等问题严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有许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技术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关凤峻不同意将破坏仅归因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这主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相联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矿业市场的复苏使得矿业企业有能力关注环境治理和保护,2000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启动。
这一年,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安排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开展了以省(区、市)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相关技术方法研究等工作。“这项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家底",查明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在危害。”关凤峻说。
根据调查结果,自200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截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88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如同风向标,在其引导下,地方和社会各种资金注入矿山环境治理。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和企业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达400多亿元。“到2010年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共恢复治理土地面积近50万公顷。”关凤峻说。
一方面要解决环境欠账,另一方面要杜绝产生环境新账。“矿山地质环境的历史欠账由各级财政出资完成,而现阶段矿山开发带来的新问题则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企业来负责。”关凤峻说。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要求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区、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在走一条开发式治理的道路。”关凤峻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也可以产生效益,比如建设矿山公园,将废弃矿坑开发成鱼塘、经济林带等。
“宁夏石嘴山在废弃矿坑上开发枣树种植,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关凤峻说,“只有让矿山企业从保护生态环境中受益,才能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