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京津风沙源治理取得五大成效

2012年04月28日 10:14阿里巴巴创业资讯

中国园林网4月28日消息:人们还都记得,2000年春季十几场沙尘暴袭击北京,严重时黄沙满天,能见度非常低。当时,全国沙尘暴也非常严重。为遏制京津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200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5省(区、市)的75个县(旗)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建设。

工程实施10多年来成效显著,土壤的侵蚀强度明显下降,风沙或浮尘天气明显减少。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出减少减弱的趋势,从2007年以来没有出现过较大扬沙天气。与此同时,风沙源治理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取得了五大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京津地区生态防护体系。建成了四条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治理工程区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据第七次全国森林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为15.01%,比第六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时的10.94%增长了4.07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区内植被盖度比非工程区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是风沙天气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2000年的177天提高到2010年的286天,10年间年优良天气数量增加了109天,增加61.6%,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三是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工程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群落层片由单一的草丛植被或灌草丛植被,逐渐转变为乔、灌、草或灌、草结合的复合植被系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退化严重的荒漠草原区的草地群落经封育后植物种数量由7种增加到11种以上。

四是沙化土地明显减少,蓄水保土功能增强。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从1999年到2009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涉及的5个省区市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16.3万公顷。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和覆盖度的提高,工程区土壤的侵蚀强度明显下降,土壤风蚀总量比2001年减少了5.2亿吨,下降了44%;地表释尘总量比2001年减少了1352万吨,减幅为43.4%。

五是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工程区人均GDP从1999年的4687元增加到2010年的27192.7元,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1956.3元增长到2010年的4084.8元,增长了1.09倍。据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估显示,工程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截至2011年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累计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0035.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422万亩,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3233.4万亩,封山育林3380.4万亩。治理工程区的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最高的年份为2008年,达到55%,比2001年的41%提高14个百分点。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提高了防护效益。

曾沙化最严重的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变化十分显著,通过10多年的治理,全县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8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28.73%,林草植被综合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现在的多伦已是满眼绿色,再现青山绿水景象。

推荐阅读:

内蒙古拟治理京津风沙源2250万亩

北京门头沟昔日风沙污染源变身公园带

京冀将合作建80万亩生态水源林 阻风沙袭京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十年 北京山区筑起绿色屏障

(来源:阿里巴巴创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