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天台山千年银杏树
中国园林网5月17日消息: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贺善安指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银杏起源于2.5亿年前,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裸子植物。在北半球,第三纪末及第四纪冰川,严寒的气候使裸子植物遭受到毁灭性打击,银杏树在北半球地区荡然无存,长眠于地下成为了化石。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形地貌,一道道的天然屏障,对冰川的浩劫多少起到了阻滞作用。在许多地区仅仅发生了山岳冰川,而没有形成大陆冰川。因此生长于我国群山万壑中的银杏树,幸免于难,保存下来,并繁衍至今。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据曹福亮主编的《中国银杏志》记载:“贵州地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低山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第四纪冰川影响轻微,在黔东北,黔西南的深山里,还残存着天然银杏种群以及银杏与银杉混生的群落。但银杏古树年龄最大的却散生在黔中地区。”
长顺县地处黔中腹地,在广顺镇石板村海拔1450米的天台山上,生长着天然银杏自然种群,千年以上的树龄就有6株,其中一株树高50余米,树围16.8米,胸径5.4米,需要12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该古树由两根硕大枝干组成,宛如一对“夫妻树”,通直向往高处,形成塔型树冠。灰褐色深裂状的树皮,见证了曾经的沧海桑田。
粗大的侧枝上悬垂着许多钟乳状枝,俗称“树奶”,奇特的现象引起许多有趣的传说和遐想。据当地人介绍,用切碎的“树奶”煮水后给奶水不足的产妇服用,可以用来催乳。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将它视为“神树”,烧香、许愿、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
在天台山古树群周围,世居着18户苗族同胞,距离古树最近的一户只有几米远,古树粗壮庞杂的根系已经深扎到屋基下面,墙体出现裂缝,对村民的居住构成了安全隐患。而村民每天烧柴做饭产生的大量炊烟,也对古树生长造成影响。
为保护千年银杏自然种群,长顺县委、县政府决定,规划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并将古树周围18户村民整体搬迁,在附近兴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苗寨给村民居住。
长顺县常务副县长郭兴文说,“建设自然保护区既能就地保护古树,还能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同时,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为当地群众找到一条致富途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表彰长顺县为“千年计划目标”作出的贡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国际信息发展组织授予长顺县千年银杏“千年贡献奖”。
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贺善安指出,只有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的发展处于和谐状态,生物的多样性才能得到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利用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存环境保护起来;“迁地保护”是将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
贺善安认为,“长顺县对银杏古树的保护,是野生植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