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8日消息:进入5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不少市民喜欢到景观河(湖)亲水,落水或溺亡事故时有发生。发生溺水事故后,河(湖)边有没有救生设施呢?
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发现大部分的景观河(湖)等公共水域救生设施比较缺乏。
景观河边溺亡事故时有发生
“幸亏安装了栏杆,这么陡的河岸,万一落水了肯定爬不上来。”15日上午,58岁的吴悦盛正在省城小清河边健身。小清河经过改造后,成为不少市民亲水的去处。
位于济宁城区东部的洸府河,是济宁市近年来打造的一大景观河道。下午两点,在洸府河凯赛大桥附近,负责河道周边卫生的一名工人说,每到夏天,来游泳和钓鱼的人就多了起来,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多起落水事故。
在聊城城区,每年夏季,东昌湖和运河内,都有人因戏水溺亡。15日下午,在东升桥附近,多名男子只穿短裤从岸上一跃而下跳进东昌湖野游,根本没看附近“禁止游泳”的警示牌。
而潍坊体彩水上救助义工队成员韩同肆介绍,2006年,改造后的潍坊虞河重新对市民开放。仅这一年,在虞河内溺亡人数就达到了28人。
船站上都没看到救生设施
“没有,哪有这些东西。”在省城东泺河,谈起救生设施,正在清理水草的工人闫文生直摇头。“这么急的水流,这么陡的河岸,即使水性很好也很难把人救上来。”吴悦盛说,如果在岸上救人,没有工具根本够不着。
在省城东、西工商河、护城河等处,记者看到亲水的市民不少,但沿岸没有配置救生用具,河内也没建设救生拉手或者扶梯等。在小清河,即使在一个船站上,记者也没见到备用的救生圈。
在济宁洸府河边散
这一问题,同样令负责洸府河河道治安的保安队员们无奈。“我们中队共有48名队员,最怕的就是发生溺水事故。”保安中队负责人周新建说。另一名保安队员说,他们的救援竹竿最长的只有8米多,如果落水位置在靠中间位置,只能找寻会游泳的队员救援。“如果超出我们的救援范围只能报警。”
主管部门说怕丢了、不好管理
公共水域救生设施缺乏,相关部门是如何解释的呢?
“我们平时都准备了救生圈和救生衣,但主要都放在运行船只上。”省城环城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说,“如果散放在河岸,管理也是个难题。”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存在丢失、破坏等问题,护城河沿线并未放置救生设施。
济宁市高新区市容管理处滨河公园办公室主任唐拓说,“考虑到人流量较为集中,他们也曾打算在河岸边设置一些救援绳索和救生圈,但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付诸实施。”
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小清河主要是一条防洪河道,兼顾景观功能,和其他很多河道类似,当初就是这么直上直下设计的,没有附加建设救生设施。
“小清河沿线33公里,两侧就近70公里,这得修多少扶梯?”对于在河岸修建救生拉手和扶梯的提议,这位工作人员认为,这种方式会破坏沿河景观,而且不容易修建。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沿河设施经常遭到破坏,救生设施根本就放不住。
公交车有救生锤,河边得有救生圈
“随着天气变热,落水施救这个问题变得很迫切,尤其是在小清河,应该加大救生设施建设。”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强说。
付强认为,起火有消防员管,就连树上有个马蜂窝都可由消防人员摘下来,可公共水域安全却似乎成了“三不管”地带,这让人很纳闷。“在护城河、大明湖、小清河等公共场合,救生设施是必备的,就像公交车上有救生锤一样。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应由相关负责部门制订实施方案。”
“公共水域安全首先应该制定相关规定,统一规划。”付强说,救生圈怎么保管、扶梯在哪建,这些问题看似小,但并非某一个部门能解决。河道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各个部门都应该介入,保证有人管,而且管得好。
“除了救生和安保措施,可以发动志愿者参加,对落水者进行急救。”市民吴悦盛认为,可以发动沿河商家、居委会等,征集志愿者进行巡逻,让市民给自己营造安全的亲水环境。
推荐阅读: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