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五一过后,各地景区的门票也已经悄然“水涨船高”。眼下,多轮涨价过后国内稍知名点的景区门票都高于百元。有网友评论说:一张湖南张家界的门票,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四川九寨沟的门票,把美国的黄石公园、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富士山都玩一遍,还能剩100多元。
对于涨价,几乎所有景区的回应都是“成本”上升。所谓景区“成本”有多少,其中水分有多大,谁也不清楚,因为从未见过哪个景区公开过成本清单。
景区开发和景区维护的确需要投入,因此收些门票费的确是合理的。问题是有些景点的门票高得实在是太离谱了。我们必须明确,风景名胜区不是普通旅游地,而应是全体国民享有的公共资源,景区游览属于普惠性的国民福利,因此,景区票价不是由市场供需决定,更不是根据景区管理成本核定,门票只能是一种象征性收费,作为资源保护费用的补充而已。
按照国际惯例,景区门票价格一般不超过国民平均月收入的百分之一,以求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旅游资源这一福利。例如法国几乎所有的门票价格都在10欧元以下;而泰国寺庙免费,名胜古迹如大皇宫等对本国国民免费。
而此次国内景区门票在本就不低的价格上再次上涨其实是一种强盗式的逻辑。传说中的强人在拦路打劫时,为证明自己抢劫有理,常常大吼“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如今,这一理念似乎被一些景区继承了下来,“景区是我开,管理由我来,若想看一看,留下你钱财!”甚至有的景区还召开没有反对声的听证会,显得更加理直气壮。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旅游业是规模经济,尤其强调过夜客流量,如何“把游客留下来、让消费链长起来”,这才是现代旅游业真正要考虑的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涨”字了事。
而对于多数游客而言,门票负担过重,“高门票”就会变成“高门槛”,影响旅游和消费热情。对于生在中国的游客来说,爬不起长城、登不起黄山、游不起九寨沟,这是一种何样的悲哀。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