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应成为我国学校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2012年05月23日 09:16中国建设报

中国园林网5月23日消息: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这里绿树荫荫,这里鲜花丛丛,这里就是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绿色的家。”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提供发展支撑力量的重要摇篮和基地,校园建筑应体现先进的理念。随着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关注的主题之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关注建筑内外环境质量的绿色建筑应该成为我国学校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学校53.1万多所。校园拥有大量的建筑存量,设施多样、人口稠密、能源与资源消耗量大,什么是真正的绿色校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如何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校园的绿色建筑应该是节能、舒适的,要尽可能少地消费资源、制造最少的废弃物,降低周围环境的负荷。但节能、环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代价。例如不能为了节能而使教室光线不足。

校园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实践

校园绿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如何融合节能、环境保护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实例。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建设之初,保留了当地大部分初始地形和树木,发展生态池,将人工景观最小化,为校园保留天然“绿肺”。英国诺丁汉大学Jubilee(朱比丽)分校校园在选址和规划时,校方及设计人员就充分考虑了生态性。在建筑群的布置上,设计者按原地形曲线安排系列建筑,并设计了一个人工湖,与具有开敞外廊的建筑群相呼应,丰富了校园的自然景观。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校园被称为实用又环保的绿色建筑。这座绿色建筑将三个可持续因素融合到设计中:环境、社会和经济。建筑师根据日照、通风和隔音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的外形和位置,同时使用相对被动但积极的技术来产生和储存能量,例如垃圾和水的再循环利用。

国内最大规模“绿色校园”建设项目——江苏省常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充分采用了地源热泵可再生能源空调系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污水源热泵热能回收系统、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热水系统等多项建筑节能技术。

全国范围内首家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学校——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综合采用了太阳能、节电技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工艺,尤其校园绿化工程,从高标准的设计定位、精品绿植的筛选到科学的施工组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

适宜技术显“绿色”

校园绿色建筑的设计具有全方位、综合性,因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多方合作,特别是学校决策者和建筑设计师的有效沟通,才能使方案更加完善。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校园建筑的“绿色”?对此,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副组长吴永发认为,适宜的校园绿色建筑技术包括雨水回收利用、光伏及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材,同时,能耗管理、结构选型、光源设置也十分重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技术总监汤民认为,学校建筑多为各类教室、实验室、办公等主要功能房间,尤其是宽敞的教室、实验室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后,能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大幅度降低学校用电负荷。

与普通的建筑不同,校园绿色建筑因教学的需要,应更加注重声学的研究。应利用建筑与声学设计满足声音的清晰度。对于房间的大小、形状、表面处理设计应满足声学需求。

同样,校园绿色建筑也应该独具特色。吴永发认为,地域环境、教学环境的特色将使校园建筑的“绿色”更鲜明。例如,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结合殷村职教园统一规划,将校区内的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单体建筑设计方案采用“水墨江南、汉风吴韵”的中式简约风格,传递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评价标准需示范引领

我国中小学校园建筑量大面广,有必要研究专门针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而有效指导和规范环保、节能、舒适的绿色校园建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认为,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必须有针对性、合理性、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的评价标准要起到示范、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从社会服务、绿色人文、资源利用、能效指标、绿色运营、绿色科技等方面来制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应针对学校整体建筑、环境进行条文设置,强调学校的特点。应注重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采用的生态技术措施的评价。 

推荐阅读:

绿色建筑有望高速发展 将成万亿市场“绿饭碗”

绿色建筑时代 政府与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绿色建筑发展提速 有望拉动万亿产业链

新绿色建筑国际准则引入ASTM 标准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