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澜沧推进林权改革 发展林业产业化

2012年05月24日 09:09中国经济时报李强

中国园林网5月24日消息:日前,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长李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统计显示,2010年,景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03元,其中,人均收入中从林业上取得的已达1480元。景谷县的林农人均收入在林改前仅为540元,而林改后的人均收入已达960元。

与此同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同样依托林权改革,实现了林木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双提升”。澜沧也会同景谷,一并推进了云南林权改革,并共同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化道路。

景谷:林改成效显著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南,素有“林海明珠”美誉,是滇西南的一块绿色生态宝地。全县总人口为30.28万,其中农业人口27万。据李富林介绍,林改共涉及景谷县6.2万户27万农业人口。

对此,景谷县林业局局长杨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景谷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89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9.2%,森林覆盖率74.7%,人均拥有林地27.67亩(是全国的12倍、云南省的5.2倍),人均活立木蓄积量163立方米。景谷还是云南重要的林化、林板、林纸原料基地,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柱。

据杨波介绍,全县应确权集体林面积336万亩,其中公益林60万亩,全部为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已经确权面积334万亩,占应确权集体林面积的99.2%。家庭承包经营面积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92%。

在杨波看来,景谷林改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落实四权。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改革形式,把集体林地的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二是林政管理更加规范。林改后,林农爱林护林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经成为自觉行动。林农自觉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管护自家山林,毁林、盗伐、违章采松脂等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林政管理秩序井然;三是资源增长,生态受保护,农民增收。林改前,林木林地由集体管理、统一管护,林木产权不明晰,林木林地私下流转秩序混乱,资源优势难以显现,生态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民从林业中没有得到多少收益,严重制约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通过多年努力,景谷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林纸浆为龙头,林板、林化为两翼,林业生物资源为补充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杨波对记者强调,目前,景谷县已经建成了“云景林纸”和“景谷林业(600265)”两大龙头企业及82家中小型林业生产企业,形成了以林浆、林化、林板和林下生物资源开发为体系的林产业。

澜沧:林地林木保护意识提升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相邻。

“林改进一步解放了林业生产力,使林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澜沧县林业局局长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澜沧县集体林权主题改革也已经全面完成,全县应确权集体林地面积501万亩,已经确权486万亩,确权率高达97%。

宋平告诉记者,林改前,澜沧县以思茅为主的糯福、酒井等乡镇林区的大部分集体林、自留山的松脂采割都曾出现超强度违章采松脂的严重现象,但是农民从中获利的却很少。林改后,农户收回了林地,实现了“自己管理、自己采松脂”。

据记者了解,林改前,糯福、酒井等五个乡镇流转的集体林地面积达12万亩,每亩收益仅为263元。发证到户后进行了清理整顿,按最低保护价完善合同,规范流转,不仅为村集体挽回资金7000余万元,还极大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宋平说,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也已经显著提高。农民作为山林的真正主人,从“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采取了一家一户自主经营、联户经营和合理流转等形式,开发利用林地林木。

此外,澜沧县糯福乡党委书记石有华告诉记者,在距离糯福乡政府不远处,政府引进了松脂加工企业。村民外出务工数量也在逐步减少。现在,澜沧农民对林地林木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致使林地林木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推荐阅读:

江西:“走进一线” 与林农话林改

江西兴国县启动马尾松低产林改造工程

江西:瑞金林改带来林业跳跃式发展

湖南东安:油茶林改造铺就致富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