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下发三道禁令保护生态

2012年05月25日 10:05中国环境报第7版杨洋 郑向英

中国园林网5月25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委、行署近年来坚持“生态为先、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双赢”之路。

控制牲畜总量,实施生态补偿

兴安盟强力实施全面禁牧封育政策,重点推进疏导性退转。行署针对滥开荒、滥放牧和滥砍伐问题下发了三道禁令,要求各旗县市和各有关部门把“荒不能再滥开、牧不能再滥放、树不能再滥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无条件保障、无条件执行。

盟委、行署从相关部门和各旗县市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专项执法大队,由盟委、行署直接管理和调度,全权负责在全盟范围内制止“三滥”行为的行政执法工作,并采取分片划区、异地执法、专人盯守、奖惩挂钩的方式,形成了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根竿子插到底、一件事情抓出头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禁牧封育,坚决做到农区、林区和草原严重退化区全年禁牧,牧区实施草畜平衡、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着力促进自然力恢复。

兴安盟强力实施阿尔山地区生态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区域性退转。阿尔山市以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为契机,加大“禁、保、退、转”等综合措施的推进力度,确保明年年底前实现将耕地面积控制在10万亩以内、牲畜总量控制在10万头(只)以下的目标。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加快家庭农牧林场转型退出和棚户区改造的步伐,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面禁伐、以煤代木。

兴安盟加速生态移民进程。通过实施危草房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等项目,推进移民新村、林农新村建设,加快贫困区、生态恶化区、生态重点区的移民搬迁进程。

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关键环节,力争形成以经济效益驱动生态效益、以政府引导性投入带动民间自主性投入的新机制。制定调动民资民力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具体政策,通过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等创新举措,探索全民参与绿化的新途径,全面推进荒山披绿、通道排绿、镇村插绿,在全盟掀起全民参与的绿化高潮。

严守底线,提高上线,强化监管

坚持走“大封禁、小治理”之路。对于面积较大、原生植被较好、土层较薄且不宜动用工程的地方,以封禁为主,依靠大自然的修复功能使植被逐渐恢复。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危害程度较大的基本农田、城镇、村屯、铁路、公路周边,按照“统一规划实施、政策扶持激励、村民自愿自主、收益谁投归谁”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项目储备工作,一方面,扎实推进“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北疆生态绿色长廊、农田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全力争取国家投入,综合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科尔沁沙地和大江大河,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实现多增量、广扩面、高提标。力争到2015年,全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全盟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基本得到整治,“三化”草地基本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预防和保护体系。

严守底线、提高上线,强化监管保护生态。组织开展全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生态功能区划,科学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各类资源开发“禁区”,明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生产力布局。切实加大对农牧林业资源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等人为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特别要突出事前监管、强化全程监管,力求监管取得成效,将损毁程度降到最低。

强化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督促矿山开发企业依法征占土地,严格落实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完成生态恢复任务,防止因无序建设和违法开发造成重大生态破坏。实施节能减排的各项举措,切实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将节能减排的刚性要求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全过程,理性承接产业转移,防止发达地区淘汰、落后地区接收情况的出现。各旗县市作为本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责任主体,要严把各个关口,针对准入、立项、审批等源头环节建立监管制度。针对审批、监管、执法等实权岗位建立问责制度,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问责坚守生态底线。

推荐阅读:

江西:瑞金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宁夏湿地保护生态 社会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宁夏吴忠:30万株树木绿化家乡 保护生态

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深入人心 青海生态命题由此破局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