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8日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第六章第三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或者使用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园林农药按理也应该遵循这条规定,但是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农药未经注册登记便上市销售。记者在最近举办的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上调查发现,很多农药生产商都知道这条规定,但依然“知法犯法”。
不登记也有市场
“你使用过没有登记的农药吗?”“用过一些。”“你知道农药未经登记不能上市销售么?”“知道,但这种东西挺多的,有些效果也还可以。”这是记者在该展会上与一名天津养护工作者的对话。他的答案反映出两个事实,一是不登记便销售的农药在园林市场上普遍存在,二是有些消费者对这些产品并不排斥。
本次展会参展的园林农药企业大大小小有二三十家,很多企业展出的产品都未按照农业部的要求进行登记注册,产品外包装也未按要求标示。而这些产品不乏出自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这种现状正印证了那位天津养护工作者的话。
从杭州萧山赶来参展的农药零售商马先生卖过很多种农药,他告诉记者,多数的苗木种植者其实并不在意农药是否登记注册,他们更看重药剂的效果,有人甚至主动提出要买一些高毒的违禁药,而要求稍微高一些的用户,可能会考虑到药物的环保性。作为一个最低层的销售商,马先生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消费者对农药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登记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被忽视。
除了经济风险小之外,政策风险不高也是一大因素。郑州神力润升公司总经理齐向军告诉记者,国家对园林农药的监管力度明显低于大田农药,大田农药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这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园林农药并不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政府监督部门对园林农药的监管并不十分严格。
登记成本高
农药登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一位国外农药产品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在国内做农药登记需要经过申报、审核、田间实验等流程,消耗的时间和费用根据作物对象和农药主要成分的不同有很大区别,有的农药需要等待四至五年,登记费用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如果是消费量巨大的大田农药,做这些工作还算值得,但园林市场的消费总量哪里能和大田市场相提并论,做这些工作有些得不偿失。”东莞富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陈勇告诉记者。纵观整个园林农药行业,商品的同质化让众多商家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一步步挤压着他们的利润,使这些企业难以支付如此高昂的登记成本。
郑州标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张亮告诉记者,在园林农药行业,真正算得上大企业的屈指可数,大部分是小、微型企业,综合技术和资金实力无法和国外企业相抗衡。打开中国农药信息网可以查询到已登记的农药产品,在花卉、草坪、苗木三种作物上,随处可见国外产品的登记记录,如先正达、日本石原、巴斯夫等,本土企业只有四川国光、浙江海正等少数企业做过登记。
登记是大势所趋
尽管很多园林农药没有登记,但几乎所有的农药生产商都认为,登记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趋势演变为现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拜奥威集团负责人侯文华博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运作几款园林农药的登记工作。“虽然现在守法的成本高,违规的成本低,但这只是眼前,随着市场的成熟,不登记的农药在园林领域恐怕难有市场。”侯文华说。
郑州坪安园林植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兴表示,政府采购标准越来越高,不登记的农药今后将难以进入采购名录,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会有更多企业选择登记。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