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3日消息:30年来,洛阳“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将“牡丹”成功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如今,身负“千年帝都”、“丝路起点”、“河洛之根”等盛名,新时期的洛阳又担负起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任。
30年来,洛阳“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将国色牡丹成功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身负“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河洛之根”等盛名,新时期的洛阳又担负起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任。
4月28日,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政务直通》,分享“国色牡丹醉满城”的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经验与感触。
●牡丹文化节 是一场群众的盛会
牡丹是众多国人心目中的“国花”,但最终,洛阳脱颖而出,让牡丹成为洛阳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李柳身认为,这源于洛阳与牡丹自古至今的“不解之缘”。洛阳古有“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也有“洛阳地脉最相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名篇佳句。1983年以来,连续举办了30届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升格为国家级重要节会,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跻身全国四大节会之列。今年,洛阳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牡丹花都”,牡丹当之无愧成为洛阳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伴随着牡丹文化节的升格,具有洛阳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的牡丹文化节庆活动,让洛阳市民引以为豪,让游客慕名而至,让客商投资兴业,让洛阳这个城市美名在外就成了牡丹文化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柳身认为,牡丹文化节是以牡丹和牡丹文化为载体的节会活动,是群众的节日、百姓的盛会。三十年是一个新的起点,而立之后的牡丹文化节,就是把牡丹文化节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明显的著名节会品牌。
●牡丹为媒 今年花会洛阳引资超千亿
“以花为媒,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牡丹成为洛阳的一个媒介,也是一粒经贸的种子。
前29届牡丹文化节中,洛阳共签订招商引资合作合同项目2371个,累计投资总额4889.4亿元。在今年的第30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台湾周两岸交流活动、洛阳市投资贸易洽谈会、对外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多项大型经贸活动相继推出,今年洛阳的“收成”又如何?
李柳身介绍,本届牡丹文化节的经贸活动有5大“亮点”。参会客商层次提升,国内外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比上届增加8家;集中签约项目117个,投资总额1007.3亿元,比去年多出276.4亿元;其中,仅投资额超10亿元以上大型项目就达37个。此外,新增项目中,新兴产业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增多,又有9家500强企业入驻洛阳。
特别是4月13日,福布斯中国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洛阳举行,《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福布斯中国中部最佳商业城市榜》,洛阳市位列第八。这些成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得多”。
洛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从牡丹花城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进军,李柳身市长给自己定了怎样的目标呢?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首要定位,其内容为: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
洛阳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特色定位和布局,使洛阳能够更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工,加快建设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较强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李柳身回答起来从容不迫。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当天节目中坦言:“我非常赞同把洛阳打造成一个一流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在他看来,把文化、把旅游放在首位,也能避免一些同质化的竞争,使得洛阳能够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独树一帜,突出自己的优势。他进一步解释:“在整个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的发展当中,每个城市都要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都要找到自己的特点,而且把这个特点做得越特别越好。”
●洛阳旅游
从“通风口”到“聚宝盆”
2011年全年,洛阳接待游客6870多万人次,居全省第一,入境游在全省亦三分天下有其一,然而,旅游产生的综合效益却和接待游客总数不是很“般配”。有人如此形容洛阳的旅游:更像“通风口”,而不是“聚宝盆”。对此,李柳身表示认可:“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也很有压力。”
去年,洛阳的游客人均消费只有500块钱,人们在洛阳的平均滞留时间只有两天。这样的旅游消费水平,在中国旅游城市当中只是一个中等水平。李柳身认为,要把洛阳的历史文化进行“活化”,让深埋于地下的宝贵文物能够“浮”上来,让记载于书籍当中的河洛文化走出来,让湮没在历史尘埃当中的文物遗址能活起来,把洛阳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产业发展的优势。
今年,洛阳已经在完善交通设施上花了大力气,除了对市内主要干道进行大规模改造,对外 也开通了洛阳至北京、武汉的高铁线路,还新开通了洛阳至天津、大连、海口的航班和对香港的包机。除此之外,洛阳也将对食宿、购物、休闲等方面的配套功能进行完善。
李柳身对“文化”和“旅游”怎样做大做强,提出了更加具象化的做法:“具体来讲,就是要在规划、项目、特色、集聚、融合、合作上做文章。”随后他进一步解释,首先,把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位置,通过提升功能、拉长链条、优化服务、铸造品牌,尽快完善文化旅游规划体系;然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发展项目,同时,鼓励引导大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洛阳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好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其次,依托洛阳丰厚的文物遗存,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包装、展示”的思路,打造有震撼力的特色文化产品,积极创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强的特色文艺节目。最后,扶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等。最终将洛阳的“文化”和“旅游”品牌真正做大做强。
洛阳的魅力,是丰富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是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但这都不是洛阳的全部。“只有走近她、融入她,才能真实地体会到她的魅力所在。千年帝都的厚重、牡丹花城的神韵和洛阳人民的热情,一定会带给来到这里的人美好的享受和难忘的回忆。”李柳身充满信心地说。
推荐阅读:
(来源: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