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4日消息:游客超量、票价奇高、开发过度……在第30个“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引起各方关注。
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20多年间,中国已经拥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还有更多的景区在为申请世界遗产忙碌。依托“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丰厚利润,是“申遗热”之风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
童明康说,世界遗产地面临着巨大的旅游压力是客观事实。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量就会激增。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遗产地面临的旅游压力尤其突出。例如,日游客承载力2万人的故宫在旅游旺季,日游客量实际可达12万人至13万人,2012年全年游客量预计将突破1500万人,平均日游客量为4万多人。
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及旧城改造是当下世界遗产面临的又一挑战。城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迫使历史城镇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筑密度及基础设施因扩容而面目全非。与此同时,错误观念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常常造成历史街区被打造为“假古董”的仿古一条街,或成为焕然一新的街区,失去其遗产价值。
蜂拥而入的游客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压力。1992年取得世界自然遗产资格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6年后就因无节制、超容量开发,受到黄牌警告,然后不得不用数亿元资金进行恢复。近年来爆出的还有周口店遗址坍塌过半,武当山古建筑被改建成星级宾馆,泰山、黄山等以遗产为招牌招商引资,都曾遭到各方批评。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对中国世界遗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群造成了很大破坏。越来越频繁的台风裹挟暴雨,对福建、广东等地的遗产本体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当前,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缔约国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时,越来越关注遗产地是否就此做好了充分准备、实施了科学防范。童明康表示,可持续发展应融入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加强动态管理,二是建设覆盖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中国世界遗产监测预警工作将逐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