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景色玩不起 中国景点门票价格远高国外

2012年05月04日 10:25国际金融报

中国园林网5月4日消息:要打破“涨价怪圈”,除了对旅游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外,政府也需对公益性质旅游景区的开发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减轻景区的成本压力,让业者有更多资源发展其他周边产业。

“许多景区纷纷步入百元门票俱乐部,确实不是好消息。公众看不起风景,已成为有‘朝阳产业’之称的旅游业的一大硬伤。”5月2日,针对近期旅游景点门票纷纷涨价的现象,《光明日报》如是撰文评论。

今年“五一”期间,中国部分景区的门票迎来了新一轮“涨价潮”,这其中就包括扬州瘦西湖景区、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等,涨幅在20%至100%不等,一项公开的网络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网民表达了不解和不满。有人甚至统计,游览一次张家界所花的门票费用,足够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游览三遍。

专家认为,景区维护等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市场的跟风涨价是部分景区近期提高票价的重要原因。然而,在景区门票涨价的背后,或许还应该看到新一轮涨价潮可能对中国旅游产业造成的长远伤害。

景点门票远高于国外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景点门票价格实际上一直在涨价。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下发官方文件,明确了“举行涨价听证会”的原则和“景区票价3年内不得涨价”的要求。

不过,也因为2007年的这份文件,形成了旅游景区“3年解禁期一过就涨价”的现象。2006年涨价潮时隔三年之后,包括天柱山景区、大足石刻、乐山景区、八仙山景区在内的多个旅游景点就于2009年上调了从旅游淡季到旺季的票价,涨幅在20%至100%不等。而贵州赤水等五大景区的集体调价申请中,最高涨幅更达到了183%。

2012年,不少旅游景区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3年解禁期”。不出意外,部分景区的门票再次上涨。比如,4 月28日下午,扬州市物价局就“瘦西湖景区门票涨价”举行了听证会。最终,听证会参与人“一致同意”:门票基价从60元调整到120元。与此同时,据媒体统计,未来数个月时间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门票价格的上涨,让很多消费者和网民都“喊贵”。据央视《新闻1+1》栏目5月1日的一项统计,中国不含港澳台一共有130家5A级景区,门票低于60元的只占22.3%,60元-100元(含100元)占比为31.5%,100元以上的及高于200元的占比46.2%,即5A级景区有接近一半在100元以上。这意味着,在2011年中国人均月收入约2000元的前提下,中国大部分5A级景区的价格都达到月均收入的5%,甚至10%。

最让消费者义愤填膺的是,中国门票价格明显高于国外的景点门票价格。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成人票折合人民币是75元,学生票为21 元,但18岁以下是免费开放,每天16时之后,学生和退休者可免费参观;巴黎卢浮宫门票价格是82元,仅为张家界门票的1/3。新华社今年4月也曾报道,美国人月均收入约3000美元,但美国很多规模的国家公园门票价格统一维持在20美元左右。而且,国外不少国家级和市级公园、公共博物馆很多都免费开放。

地方仍依赖“门票经济”

“不能光看中国景区的门票比国外高,还应看到:中国和外国在经济发展、旅游消费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而不是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上述现象,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分析称,“国外很多景点票价低,乃至免费的原因在于,其定位是公益事业,不是盈利单位。这意味着,这些景点将得到该国强大的财政补贴等。同时,景区并不依靠旅游景点本身养活自己,而是依靠围绕景点开展的一系列服务业中赚取利润,比如,与景点有关纪念品的销售、全面的景区服务等。”

“但中国的具体情况与国外明显不一样。”宋颂兴进一步表示,“首先,中国地方财政并不会给予景区强大的财政补贴,甚至还要通过外界所说的‘门票经济’来补贴当地的财政。其次,围绕景区的服务业虽也开展了起来,但问题在于,其只是景区收入的补充,尚不能为景区收入带来巨额收益,而且,国人本身的休闲式的旅游方式,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带动起景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再次,由于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景点本身客观上也需要更多的维护费用,即景区的成本提升得较快。这些都客观上成为了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理由。”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也对媒体表示,“景区的公共资源属性不被重视”是门票价格连年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中国门票价格非常不合理,“很有可能是全世界占工资比例最高的国家。”

“有些地方靠门票为地方政府创造收入,让旅游景点成为地方政府赚钱的工具。”他强调,旅游资源不应当被作为盈利手段。对于以门票涨价控制客流,他同样认为“这只是借口”,“国外的经验证明,还有除门票以外的方法可调节客流,如登记制等”。

需监督门票收入使用

那么,又该如何降低中国景点门票不断涨价的现象?

与保继刚的观点相似,《新闻1+1》栏目援引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的话称,应对景区的管理理念和发展理念作出调整。他介绍,“旅游景区除了企业投资大型主题公园外,大多是国有资产交给地方管理,地方又交给了景区管理部门管理。他们应明确一个理念,就是‘我管理的是国家财产,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我谋利的工具’,而不能把景区当成一个企业,让其不断扩大,不断发展。”

宋颂兴认为,抛开各种争议,一方面需要监督门票收入的使用去处,甚至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审计,“说成本高,到底高在哪儿?说维护,到底是维护哪些方面?”另一方面,景点还是要围绕服务业做功课,甚至可谋求与景区有关的全产业链,尽全力摆脱仅依靠门票带来收入的现状,这样,才能逐步降低票价,并带动中国旅游业发展。

《联合早报》认为,要打破“涨价怪圈”,除了对旅游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外,政府也需对公益性质旅游景区的开发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减轻景区的成本压力,让业者有更多资源发展其他周边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和2010年,杭州西湖景区和南京玄武湖部分景区已免费对外开放。

至少,杭州西湖景区取得的整体效益并不差。《联合早报》援引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的话称,“虽然每年减少了2000多万元门票收入,但因免费开放而吸引的大量游客,使整体旅游收入和综合效益都大大提高。”《新闻1+1》则援引杭州旅游委员会副主任王信章的表态称,开放前,杭州旅游总收入549亿元,2011年杭州旅游总收入1191亿元,增长幅度翻了一番。

推荐阅读:

上海:游客质疑植物园“搭售”门票 植物缺乏养护(图)

党报批地方政府向景区频频伸手要钱推高门票价

扬州瘦西湖将涨价引争议 门票该不该成旅游业支柱

门票收入超千万 湖南省植物园做活了“花”的文章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