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2012年05月08日 10:20中国环境报第1版王小玲 曹小佳

中国园林网5月8日消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然而,气候变化、超载放牧、发展需求、生态建设与环保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等因素,共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面临总体恶化的趋势。为有效遏制这一趋势,四川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未来20年四川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及任务。

发展与保护如何平衡?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大多数规划无法回避的。

四川青藏高原区域发挥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加强保护。

四川全省63个省以上扶贫开发重点县中,一半以上都位于四川青藏高原区域,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重近70%,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民族地区强烈要求发展经济。

如何在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满足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民族地区强烈的发展需求?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指出,《规划》的出台将会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规划》决定立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以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增收相结合。

《规划》明确,四川青藏高原区域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活动的约束条件,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

分区与定位怎么设定?

根据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功能的差异和区域生态脆弱性、重要性的不同,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划分为生态安全保育区、城镇环境安全维护区和其他地区。

据了解,生态安全保育区是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核心地区,包括严格保护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25.6万平方公里。

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指出,生态安全保育区将以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以主要河流为廊道,以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湿地公园等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安全格局。

李岳东说,重点生态功能区局部生态系统明显退化,需要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城市化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聚集度较高的城镇环境安全维护区,承载了区域主要经济社会活动,污染相对较重。

《规划》要求,充分考虑藏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敏感区域的城镇建设范围与人口,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城镇建设应符合民族地方特点,合理调控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其他地区分为水能资源保障区和矿产资源预留区。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不立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没有解决好群众利益的项目,保护在前、开发在后,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良性循环能否真正实现?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规划》设定的重要任务。

《规划》提出,在未来20年里,四川将大力强化草原生态系统保护,采取工程手段尽快遏制湿地萎缩退化,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规划》明确,在四川牧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使用好中央财政对牧区重要生态功能县转移支付和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等各项奖励资金。

推进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工程。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到2015年和2020年,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治理率分别高于40%和60%。

遏制湿地持续萎缩趋势。大力推进规划区域内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到2020年区域内75%以上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施《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20)》基础上,实施一批针对不同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示范工程。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对岷江、金沙江、涪江流域等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敏感区域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治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产业发展以何为重点?

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依据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条件,按照减畜增草、调整结构、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调整粗草和料场种植结构,优化畜牧生态布局和畜群结构。

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把旅游业作为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藏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科学合理计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

实施传统能源替代。结合四川青藏高原区域地区间自然条件,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传统能源替代。

同时,四川省委、省政府还要求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水土保持等制度,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向重点勘探开采区集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门槛。

合理有序开发水能资源,统筹考虑流域水电开发规模,优化开发布局,统筹协调干流和支流开发力度。建立健全水能资源开发综合决策机制,加强开发项目运营期间的生态环境监控。

推荐阅读:

四川遂宁召开创建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决策咨询会

江西:规划湖面 建设隧道 象湖美景将暂别3年

欧洲城市绿化规划与管理经验调查

规划院全面启动2012年退耕还林阶段验收外业工作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