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让塞上生态屏障由绿变美

2012年05月09日 10:19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5月9日消息: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陕西省榆林市, 在不同时期,追求生态建设的两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人几十年锲而不舍,使一个“积沙之城”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嬗变;如今,正在实施的榆林“三年植绿大行动”努力构建“由绿变美”的跨越蓝图。

半世纪艰苦奋斗

榆林由黄到绿

榆林北部是风沙草滩区,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四望黄沙、弥漫无际、百里之内、皆一片沙漠”是昔日榆林的景象。

今日的榆林,赤黄色的黄沙已经被绿色覆盖,层层叠叠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被一排排新绿点缀,不计其数的海子洒落在沙漠之中,榆林变了,变绿了。一个水草丰美、绿意盎然的榆林正在逐步显现。

榆林“由黄到绿”的生态转变,是榆林锲而不舍坚持治沙造林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始终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的治理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初步形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00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0.7%,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新一轮建设高潮

打造生态名城

榆林的治沙造林和生态建设成就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去年8月5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深入榆林市调研时,对榆林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度肯定。他指出:榆林要把生态理念贯穿于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始终,要掀起新一轮生态建设高潮。各级领导要做生态市长、县长,连树也不栽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榆林市委、市政府紧急行动,在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举全市之力,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在3年内大范围植树造林,将“三年植绿大行动”作为建设绿色生态榆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全力建设“塞上生态名城”。

榆林新一轮的生态建设计划3年投资63.35亿元,造林300万亩。到2014年,全市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主要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绿化林带基本建成。300个村庄实现绿化、美化,绿化率达到30%以上。市区环城林带初步形成,建城区绿地率达到3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以上。在全市基本建成一个乔灌草相结合、针叶阔叶树相结合、自然景观优美的比较稳定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使榆林的生态环境“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建成“南部林果飘香、北部绿染沙漠、矿区绿化美化、城乡翠绿环绕”的新榆林。

大行动众志成城

推进造林绿化

2011年11月4日,市委书记胡志强、市长陆治原在“三年植绿大行动”启动仪式上,带头栽下了一株株象征绿色和生命的大树。此后,他们多次到植树现场进行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榆林市成立了“三年植绿大行动”检查督导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三年植绿大行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督导,每月通报一次检查情况,对月进度最后三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列为重点督促对象,限期完成任务。

榆林市县两级政府、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以精品工程推动整体建设。

根据《榆林市“三年植绿大行动”2012年实施方案》,全市今年计划完成造林100万亩。其中,建设樟子松基地20万亩,公路铁路沿线实施绿化415公里,绿化美化100个村庄。能源企业自筹资金1亿元,完成造林10万亩,新建红枣基地15万亩、长柄扁桃基地10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新建沙棘基地10万亩,其它造林15万亩。

榆林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把过去林业部门单一模式转变为多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多元化参与模式。建立起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跟进,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林业建设新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化行动的局面。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力量,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和“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要求,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造林绿化建设。榆林市特别规定,全市各类资源开采企业均按税收总额确定造林任务,每亩投资不少于1000元,可以在各自的井田范围、矿区内实施,没有造林地块的企业,可进行异地造林。

榆林市还积极创新造林机制,全面推行工程承包造林,把造林工作推向市场,所有造林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投标,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包栽、包活、包管护、包成林的目的。资金兑现方式实行单株核算,按5:2:3的比例分3年兑现。鼓励和支持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的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承包造林。工程验收全部执行监理制度和施工队伍准入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对于参加承包造林的施工队伍要建立信用等级考核,凡是年度考核为施工质量差、信誉度低的承包者第二年不允许参加造林项目承包。

榆林市“三年植绿大行动”,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建设五大基地,以此来架构全市生态建设骨架,科学规划植绿区域,使植绿行动有的放矢,统一规划,整体推进。道路、城市、村庄绿化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不断强化群众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观念,逐步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道德规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昔日的榆林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筑起了我国西北部坚固的生态屏障,让榆林这个“塞上明珠”变绿了;今日榆林的“三年植绿大行动”,充分体现了榆林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名城的意志与魄力,必将在榆林治沙造林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阅读:

支持生态山东建设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内蒙凉城县“环海生态绿色长廊”工程全面启动

航拍榆林绿色长廊:“三年内锦上再添花”

山东即墨新造林1.2万亩120万株 滨海大道变身绿色长廊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