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报告:若尔盖湿地面临沙化威胁

2012年06月01日 08:50中国广播网刘涛 邵立肃

若尔盖湿地面临沙化威胁

若尔盖湿地面临沙化威胁

沙障

沙障

开挖的沟壑

开挖的沟壑

中国园林网6月1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西北,从雪山奔流而下的冰川水,刚刚走过黄河九曲十八弯中的第一道弯。在母亲河这第一个温柔臂弯里,有一片水草丰美的湿地若尔盖湿地。红军当年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若尔盖湿地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首,被称为黄河与青藏高原共创的神奇。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以气候变暖、鼠害猖獗等自然原因,这片枯水期能为黄河提供45%水量的高原湿地,正面临水化威胁,美丽的景色一步一步被黄沙掩埋。

中央台中国湿地报告采访组赶赴若尔盖时,正是5月底,这也是若尔盖的传统雨季。当地群众介绍说,这个时候若尔盖很少起风,所以不会出现扬沙天气,加上降雨相对较多,水草生长丰茂,是若尔盖最美的季节。

但刚出若尔盖县城不远,沿着国道213线往北行驶时,透过车窗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草地上裸露出的沙地,和绿色的湿地、草原形成鲜明的对比。汽车刚刚翻过山丘,一大片黄色的沙地在绿草的映衬先格外刺眼。陪同记者采访的若尔盖县林业局干部熊远清说,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篇丰茂的草地,现在已经沙化了,他们正在加紧治理:

熊远清:摆在我们面前最醒目的是沙障,它的大小是2米乘以2米,它的材质是高山柳,我们载的树种也是高山柳。

记者看到,所谓的沙障,就是在已经沙化的草地上,用高山柳密密麻麻围成2米见方的方阵,这些方阵将沙化的湿地隔开,远远看去像衣服上比较规则的补丁。熊远清介绍说,这些沙障能起到减少沙土流动的作用,而且这种经过多次挑选后保留的高山柳,适合当地气候,成活率比较高,是他们治沙最先选择的树种。

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比较好,很难看到沙化的湿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放牧更多牛羊,若尔盖当地群众在草原和湿地中开沟放水,将一片片涵养水源的湿地,改造成适合放牧的草原,严重破坏了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和蓄水功能。

加上一些牧民过度放牧,造成若尔盖湿地萎缩,鼠害严重,若尔盖部分草地和湿地开始沙化。以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只能留在若尔盖人的心中。

现在,还能在若尔盖湿地上,看到一道道深深的沟壑,这些沟渠源源不断的将湿地的水排出,就像人受伤后流出的鲜血。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李华介绍说,经过不断冲刷,这些沟壑越来越大,他们现在只能在冬季冰冻的时候,逐步将这些沟壑填埋:

李华:治理就顺着河沟,用土石料堆起来,做成梯形状,形成一段段水塘。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若尔盖当地政府就开始治理湿地沙化,并取得了部分效果。四川省林业厅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顾海军说,若尔盖湿地已经有2/3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

顾海军:若尔盖有湿地4700平方公里,有近1/3的湿地仍然保持原始状态,2/3的湿地已经退化。目前若尔盖湿地的保护已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四川省先后通过湿地保护工程、川西北沙化工程等,对若尔盖湿地的局部地区进行了治理,通过填堵排水沟、提高湖泊水位等措施,恢复了一部分湿地。

尽管部分湿地得到了恢复,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湿地沙化的速度如今若尔盖湿地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沙化,每年治理的面积却屈指可数。在顾海军看来,若尔盖湿地虽然得到了治理,但仍然改变不了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现实:

顾海军:现有的若尔盖湿地保护,仍缺乏一个长远的、持续的工程或者项目的支撑,过去的项目都是一个个小项目单打独斗,设计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一个项目结束了就结束了,缺乏后续项目的支撑,一些填堵的排水沟因为缺乏后期的维护重新形成新的沟渠,一些治理后的沙化地由于缺乏管理,被牛羊再次啃食重新形成沙斑。

除了缺乏长远的项目支撑外,治理若尔盖湿地沙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要治理好若尔盖湿地大约需要四五十亿元的资金,仅仅将若尔盖湿地中800多公里的沟壑填平,就需要十多亿的资金,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2000万元的若尔盖县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天文数字。

推荐阅读:

四川达州市启动湿地资源调查工作

浙江:湿地内擅自捡拾鸟蛋最高罚款500元

黑龙江阳明滩湿地节前完成清理植绿工作

四川西充县气候论证助推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申报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