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最好的学习课堂之一

2012年06月11日 10:49金黔在线

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网6月11日消息:自苏州初建园林以来,园林便成为各个领域的学习课堂,贝聿铭、王澍等建筑师,曾花费大量时间浸泡在园林,并用自己的建筑作品来表达对园林的敬意。老一辈的陈从周先生,更是从文学的角度,将园林解释得细致入微。但相比这些自外而内观赏园林的人,还有人的经验更为特别。

在被称为“苏州的清明上河图”的《姑苏繁华图》里,用大量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明清之际苏州城的繁华,园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这幅长卷的最后一位藏家,是清朝状元毕沅,而苏州的“小灵岩山馆”、“环秀山庄”和“毕园”都曾是他的宅第,他的第十代后裔,著名画家、艺术家叶放,便生于毕园。

因为生长于园林,叶放自小时候起,便是从室内观看室外,自内而外理解、欣赏园林的。在他的世界里,园林不只是供人观赏的风景,更是用以承载日常生活的居住空间。为了纪念被“文革”摧毁的“毕园”,也为了在现实生活里营造文人自古以来就向往的精神家园,叶放在自己家里亲手设计、监造了他的园林作品“南石皮记”。

去拜访他那天,我们经网师园,穿过一片小区,正疑惑这种现代住宅区里,如何藏纳一个园林时,叶放打开小门迎接了我们。

他的住宅坐北面南,他是在朝北的小门处接到我们的。在喝茶的近两个小时里,我们观赏到的,仍然只是一个极为雅致的文人生活空间。直到暮色四合,我们必须起身告辞时,才忐忑地问他,“园子在哪儿呢?”他笑,走到茶室南端,推开门,一个东西向的狭长园林忽然出现眼前,与我们一直喝茶的室内空间,仅隔一道竹卷帘。苏州城市格局和园林都讲究欲扬先抑,但在南石皮记,它将“欲扬先抑”发挥到了极致。

园子不大,500余平方米而已,但和苏州园林的精华一样,小中见大。因为东西长、南北窄,园子因地势而建,于是以山水画长卷的方式展开,画卷由西往东慢慢展开,先由半轩和假山起势,有一道悬泉藏在其中,之后渐入佳境,半亭点缀在绵延的假山之间,起承转合。在水阁和主假山之间形成高潮,这也是整幅手卷的中心,如一幅画的画眼。主假山上花木湖石层层叠叠,山峰、山峦、峡谷、峭壁、山涧、桥梁,一派山野幽深的情境。你可上山绕行,也可以从山洞穿出,山峰之下,山坡趋缓,其中有三叠瀑布,咫尺之间的小木桥,至东端以半斋和假山收势。

南石皮记完全秉承了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精神:不出城郭而获林泉之怡。即便在诸如拙政园、留园一类游人如织的园林,叶放说:“如果懂得欣赏,仍然可以视若无睹周遭的游客,以想象古典园林原有的生态。”以前的园主邀三五好友游园,众人边走边聊,书童丫头跟随于后。如途中遇见蜡梅花开,暗香浮动,“看座”,丫头便奉上软垫,“看茶”,书童便奉上茶盏。再走一程,又见落水随流水而去,“笔墨侍候”,因为往来无白丁,都是文人雅士,于是吟诗作对,不能辜负了对春意的感怀。若兴致再高,还可以“看酒”,请出家班浅酌低唱……在他看来,这才是最初有人居住在园林时,呈现出来的生活形态。

和园林一样,若想进入苏州真正的生活形态,也是需要像品味园林一样去体验去把玩。在叶放眼里,苏州有时是声音,有时味道,有时是水墨。它不像桂林、黄山,初见就使人哑然,它外在的风貌质朴平淡,但深入其中,渐入佳境,越至后来越有惊喜。“而且它是纵深的”,当视野里看到画面的苏州时,会闻到味道里的苏州,听到声音里的苏州,苏州小吃细腻的味道,又将味觉上的苏州带入体内。“你必须要坐坐小木船,吃吃头汤面,泡泡清泉池……随着这些生活细节的进入,苏州才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入你的体内。”

临行前一天,沿河道散步至城东的耦园。庆幸的是,那天耦园人迹罕至,得以在东园的“山水间”静享园内高潮:山水间前是水池,池中有桥,池后有山。回廊沿地形高低起伏,将水池和假山全围合在内,在动观的回廊上,设置了山水间、吾爱亭、还砚斋、望月亭几处用以静观的处所。主人尤为偏爱还砚斋,门上对联写道: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最出乎意外的,是在藤花舫和储香馆之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最初以为是死巷子,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尽头处竟然豁然开朗,藕园三面环水,巷子通往北侧的水边码头。上船,绕园一周。风很大,小木船在水面上荡漾不止,船底很薄,切肤感受到水波的摇晃,而使身子也跟着有节奏地起伏。船夫开始唱歌,用苏州方言,“春风吹了落叶轻,我的家乡是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风轻好风光,水波池楼望天涯,摇到你们客人码头上。”那些歌声,和水波的跌宕一起,将苏州摇到了内心深处。  

推荐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我对苏州园林很敬仰

《苏州园林》树叶刻画亮相姑苏

天津:河滨公园南园启动仿古修缮 再现苏州园林风采

新年干劲足 苏州园林迎接世界古典园林监测

(来源:金黔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