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2日消息:见到即墨鳌山卫镇院上村村支书刘元山时,他脸上洋溢着喜气,这个村国内独创的一项嫁接技术“桂花双头嫁接法”,刚刚被授予了国家专利发明证书,而发明这项技术至今的3年间,院上村已实现了桂花苗木的批量化生产。只横截流苏树干的一块砧木,上接桂花枝苗,下接流苏树根,他们即成功培育出了快速成材的大型桂花苗木,“桂花树在俺村 ‘多子多福’了!”刘元山笑着介绍,新嫁接法效益高了近4倍,桂花苗木已从1000棵增加到几十万棵,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一项创新技术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财富涌流。
一棵桂花苗被拉靠到一棵大流苏树上,这是传统“嫁接法”,但已被如今的院上林农彻底颠覆,指着一棵1米高的流苏砧木老支书介绍道,“桂花两头嫁接法,只需一棵流苏树干的1/3甚至1/5作母本,就能上下两端嫁接桂花树枝和流苏树根,其特点是包括取砧木、取嫁接根、嫁接树根、取接穗、嫁接接穗以及栽植的管理工艺过程,”记者看到,这棵树干直径30厘米的流苏树,粗壮的干上直接长出桂花树苗,枝繁叶茂,形态高大!“这棵树3年前嫁接时成本1000元,现在价值上万元!”刘元山自豪地说,相比于 “拉靠法”,“桂花两头嫁接法”通过流苏砧木的多部位利用,解决了一棵流苏树只能嫁接一棵桂花、影响栽培的问题,效益翻两番,同时,桂花也成材更快,花香更浓郁……
听起来像一个传说,在这个群山环抱的苗木花卉村,创新的火花源于一句话,“恨不得把大流苏砍成几截,多嫁接几棵桂花!”这是有人为大流苏树资源紧缺而着急说的一句话,大部分人置之一笑,但院上村村民却当了真。“两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村民刘元臣感慨道。大伙一度陷入绝望,因为“嫁接成活的少,不成活的多,”但锲而不舍地钻研,终于让他们洞悉了个中 “奥秘”“全年只有春天里一两天是合适的嫁接时节,错过了就插不活了!”老支书笑着解释:流苏树下接的树根只有“吐浆”,与砧木弥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生根、存活,而“吐浆”的时机就是春天里这几日,“控制嫁接的时机,这是只有院上林农自己知道的 ‘核心秘籍’,概不外传。”
现在这一技术已推广到整个山村,培育几十万棵桂花树,苗木栽培面积逾3000亩,耐冬、桂花苗专业村,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4000元……
推荐阅读: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