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从红到绿的生态变革

2012年06月18日 09:31人民网-人民日报顾仲阳

中国园林网6月18日消息:又是一场急雨。

绿色,那是充满希望的绿色。大雨过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青山绿水,赏心悦目。

红色,那是令人警醒的红色。尚待治理区内,雨水裹挟着红色泥沙冲刷而下。雨过天晴,光秃秃的红壤山,熠熠放光。

绿和红,分别代表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已经做了和仍然需要做的工作。这两种颜色在长汀的交替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而经典的篇章。

水土治理何其难

到长汀采访之前,心里就有一个疑问:气候暖湿的长汀,怎么会成为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之地?

历史上的长汀确实山清水秀,森林茂密,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因此选择在此定居,长汀逐步成为著名的客家首府。

但,再好的生态也经不起破坏。史料记载,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到此后的连年内战,长汀多次成为战场,山林渐渐遭到毁灭性破坏,丰沛的雨水一冲而下……

新中国成立后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断断续续进行,但历经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年代,经过“治理了又破坏,破坏了又治理”的起落反复,到1985年,全县460多万亩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还高达146.2万亩。

县委副书记徐文辉说,1983年长汀被列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区,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植树造林,重建植被,持续至今。30年一晃而过,但对于长汀的水土治理而言,那是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长汀县的水土流失区,土质基本上都是花岗岩风化土。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范小明捧起薄薄的一层沙土介绍说,这土基本没有腐殖层,氮磷钾含量几乎为零。生命力超强的马尾松被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但由于营养不良,长了近30年的马尾松直径只有6厘米左右,这样的“老头松”随处可见。“要在这样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濯田镇莲湖村马雪梅深有感触。1999年,她承包了400亩荒山种板栗。树苗刚种下去,一场小雨就给了她当头一棒。“水从山头夹着泥巴往下冲,树苗和钱都打水漂了。”哭完之后,马雪梅重新再来。在林业局、水保局技术员的指导下,难题攻克。“我们现在种树都采取前坎后沟的办法,暂时吸收不完的水在后沟储存起来,再多还有前坎拦着,水就不容易跑掉了。”

这只是第一道坎。贫瘠的土地需要不断种草、施肥来改善土质,四五年过去了,正常的土地种板栗应该有收益了,但马雪梅的板栗树没开始挂果。积蓄全部投了进去,还借了30万元债。“就像生了一个傻孩子,把他扔掉,你舍得吗?”倔强的马雪梅硬是坚持了下来。

当时,一些农户实践出了一套“草牧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种草固土,喂养牲畜,牲畜粪便制沼气,做果树肥料,这样既节省了肥料投入,还有利于改善水土。按这个模式,马雪梅不断扩大养猪养鸡规模,她把养殖收益再投到板栗种植上。土壤渐渐改善,板栗收成慢慢变好,去年开始有了净收益。“现在我看到希望了,我生的不是‘傻儿子’,他会好起来。”

顺应自然,反弹琵琶

办法总比困难多。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宜美介绍,从2000年开始,福建省每年为长汀水土保持投入1000万元,林业厅累计向长汀县下达林业资金1.53亿元,勤劳聪明的长汀人,苦干加巧干,一片片绿色不断延伸,一座座火焰山头逐渐消失。1985年以来,长汀森林面积增加近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7.8万亩。

很多水土流失区,常规的造林方法根本行不通,长汀人大胆创新,试验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反弹琵琶”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灌丛—草地—裸地的演替规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进行逆向综合治理。在和田镇晨光村,记者看到,经过多年治理,这里的草、灌、乔混交群落已小有规模,水土流失被有效控制。村支书陈长宁说,全村16776亩山地,已治理了1万来亩。在长汀长期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办法的龙岩市林科所副所长邓恢介绍说,这套“反弹琵琶”法顺应自然规律,行之有效,已在长汀推广。

在水土流失区探索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路子,对于调动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长汀县林业局巫成火局长介绍说,林业局经过试种,发现三洲镇等很多水土流失区特别适合种杨梅,之后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技术,示范带动群众发展杨梅产业。

“之前山上光秃秃的,白送农民种,很多人都不愿意要,现在,你看看,多好啊!”指着自家那片杨梅林,三洲乡三洲村村民黄金养喜上眉梢。正是杨梅成熟时节,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的杨梅树上,一串串硕大的杨梅压得枝头弯了腰。目前整个三洲镇共种植杨梅12260亩,仅此项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锲而不舍,造林造福

十年治荒,山河披绿。“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长汀渐行渐远。“一场大雨,河田不分”的水土流失重镇河田镇,如今成了长汀的大粮仓。曾经满河是沙的刘源河水清见底,当地群众说,现在盖房用沙,都要从江西瑞金拉过来。青山变金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0年代的500多元增长到2011年的6861元。

水土治理,生态建设,不进则退,长汀人深知这一点。县长李善昌说,下一步要掀起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高潮,未治理区加力推进,初步治理区巩固提高。县委书记魏东说,长汀要继续发扬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争取赢得水土治理全面胜利。今年上半年,全县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实现“双超”。

和田镇晨光村野外水土保持试验场,对面特意保留了一座还未治理的火焰山头。光秃秃的“火焰山”警示我们,生态环境破坏起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而绿意盎然的试验场则给我们信心,如果尊重科学规律,持之以恒,破坏严重的环境也有渐渐恢复的可能。

强烈的对比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掉队,人类一定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治理—再破坏的老路不能再走了。

现在的长汀,绿色不断扩展。但长汀如何常青,依然是摆在长汀面前一项艰巨任务。

放下斧头扛起锄头

走在长汀的沟沟峁峁,到处都是迷人的绿色。正是因为长汀过去山川的赤红,才使我们愈发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绿色”局面,也正是长汀的持之以恒,长汀的绿色才逐渐延展,以致长汀成为中国南方治理红土区水土流失的一面旗帜。

长汀的经验表明,要绿化荒山,政府主导和扶持十分重要,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和市场主体作用同样重要。

过去,长汀的农民受生活所困,拿起斧头上山砍柴,烧山垦荒,加剧了生态恶化。现在长汀农民放下斧头,扛起锄头,种树种果,正是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收益起到了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注重政策主导和推动的同时,还需要市场的引导和培育。  

推荐阅读:

黑龙江:牡丹江市东宁县高位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黑龙江嫩江县强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多举措绿化美化城区

重庆:东湖南路社区开展社区绿化活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