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民办公室放满绿植。
中国园林网6月19日消息:自去年秋季PM2.5引发关注以来,PM2.5超标的新闻就时常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就在6月10日—16日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因焚烧秸秆等原因,导致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连以环境好著称的杭州,其PM2.5数值竟也接近或突破了每立方米0.150 毫克,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2倍。空气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必需品,对付PM2.5,我们能怎么做呢?本报专访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立体绿化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秘书长王仙民,解读如何抵御PM2.5的伤害。
90%省会城市PM2.5可能超标
5月24日,环保部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在内的74个城市的505个国控站点,要在10月底开展完成PM2.5监测试运行,12月底前公布监测结果。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应登表示,我国目前PM2.5超标情况很不乐观,若按国际标准,90%的省会城市可能超标严重。
“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挥发性有机物等是PM2.5的主要来源,”王仙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尾气已成为PM2.5的最主要源头。PM2.5能直接吸入到肺泡上,进入血液,主要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危及人类健康。车多、人多、楼多、绿化少的城市中心区,PM2.5污染最为严重。“植物和水是PM2.5的克星,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理念,”王仙民表示,但与国际相比,我国差距非常明显。拿屋顶绿化来说,日本、新加坡2000年后的新建建筑已做到100%,但在我国十分少见。
立体绿化治理很关键
11年前,王仙民开始关注立体绿化对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性。他明显感觉到,近一年来,大家对PM2.5的防控意识越来越强。他说,政府和社会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以下几方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PM2.5。
增设道路绿化带。这方面,温哥华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比如把宽路变窄,控制城市汽车行驶量;在车道之间建立大量的立体绿化带,增加道路两边的绿化,增加冬季常绿树种如龙柏、爬地柏等。这些植物将帮助吸收PM2.5。此外,将柏油路逐渐改成渗水的沥青路也十分有利,在德国、日本,90%以上都是这种道路,在下雨天尤其有利于吸附PM2.5。
利用屋顶和墙体,做好立体绿化。植物和水是吸附PM2.5的最佳利器,而这正是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所缺少的。王仙民表示,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要想拥有更多的绿色,立体绿化就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比如楼顶可以进行屋顶绿化,形成空中花园、草坪等。北京市有8000万平方米秃屋顶,若能充分利用将成为消灭PM2.5的“避难所”;墙体可以种植一些藤类植物,尤其是在环路及主干道两侧。
将玻璃幕墙改成水幕墙。玻璃幕墙是光污染、噪音污染的重要来源,它耗能量高,吸热但散热功能差,对PM2.5的防控很不利。将玻璃幕墙改成水幕墙,可以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加大城市的湿度,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吸附PM2.5。
雨水收集,节水灌溉。可以将阳台、广场、停车场的水搜集起来,在整个城市(广场、马路、公园、建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补充地下水源。
减少PM2.5从自身做起
“空气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目前的环境下,作为个人,我们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王仙民说,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也与PM2.5直接相关。
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绿植。新加坡室内的绿墙,从阳台、窗台到地下仓库,植物从1楼一直种到9楼。但是在北京,很多高档的写字楼都没有绿色。如果每人种植一平方米,北京就能新增2000万平方米的绿植。在采访过程中,不管是王仙民办公室门口还是室内,记者都看到很多植物。从他的经验来看,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
“戒车”跟戒烟一样重要。有杭州市民检测发现,吸烟会导致室内PM2.5数值增高10倍,而在北京中心城区堵车时的PM2.5也会增加4-6倍。戒烟对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能为减少PM2.5做贡献。
少吃烧烤。每到夏季,露天烧烤浓烟滚滚,PM2.5的浓度也随之升高。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家里做饭,也建议多用蒸煮的方法,少用大火热油炒菜,这样既健康又环保。
推荐阅读: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