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审旗:荒漠变绿洲 丰碑树草原

2012年06月20日 10:28国际在线

中国园林网6月20日消息:这一理念早已成为内蒙古乌审人的共识。从满目黄沙到漫山遍野尽披绿装,乌审生态环境的脱胎巨变,与全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生态立旗”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与全旗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孜孜以求、对生态建设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更与全旗秉承“适地适树、分区治理”的治理模式和“反弹琵琶、逆向拉动”产业化思路密不可分。如今走进乌审草原,无论是在路旁、在河边、在沙地、还是在村镇之中、田野之间,扑入人们眼帘的到处是大片的绿色,红瓦绿树,碧水蓝天,有一句民谣可以形容:“黄沙穿上了绿袍袍,碱滩上长出了绿苗苗”,这也正是乌审大地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持续10年呈现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双增长,在这场增彩添绿的事业中,乌审旗林业局功不可没。

“十五”时期以来的这十年,是乌审现代林业建设极不平凡的十年,是全旗林业生态建设史上建设速度最快、国家地方投入资金最大、建设效果最好、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各级党政领导最重视、林业地位最突出,宣传影响最广泛的十年,更是按照现代林业建设总体思路,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乌审”的总体目标,着力构建林业生态、森林安全、林沙产业、生态文化四大体系的十年。十年来,旗委政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发展思路,以“建设绿色乌审”和打造毛乌素沙地祖国北疆“绿色长城”为奋斗目标,主动承担绿色责任,推进绿富同兴,全旗生态建设基本摆脱了治理、恶化、再治理、再恶化的困扰,绿色大旗建设初见成效,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区域好转、局部稳定的历史性转变,全旗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林沙产业蓬勃发展,林业改革稳步推进,生态文化进一步弘扬,林业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生态的建设氛围日趋浓厚,全旗林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步入了“建设与管护并重,生态与产业并举,兴林与富民同兴”的生态富民创新路,走出了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提高 “三生共赢”的科学发展多赢路,实现了从防沙治沙守护生存防线到管沙用沙绿富同兴的重大转变。乌审旗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市)”、“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十大产业县”候选旗县之一,全区国土绿化先进集体,全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旗林业局先后荣获“全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区林业建设先进集体”、“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爱林杯”、“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标兵”,连续四年荣获全市林业工作实绩考核“一等奖”,连续三年荣获旗委政府实绩考核“突出单位”,“思想政治先进集体”、“先进领导班子”荣誉称号等20多项奖励;先后有24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者奖、福特汽车环保奖、全区林业建设先进个人、全市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全市劳动模范等20多项奖励,这是国家、自治区、市、旗给予乌审旗林业局和乌审林业人的最好评价。

科学决策 确立新思路

多年来,乌审旗委政府始终将经济发展立足点放在生态建设上,全力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增加绿色收入,有力的推进了“绿色乌审”的建设进程。从2003年,创造性地提出“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作为立旗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振兴之举常抓不懈,形成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治理模式。再到2008年,将乌审旗生态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层面,以创建“全国首家最佳人居环境示范城镇”为契机,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绿色乌审新一轮赶超。再到2009年,提出构筑“一核三带一廊四平台”发展战略,再到2010年,提出打造毛乌素沙地祖国北疆“绿色长城”,再到2011年生态立旗、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无不见证着旗委政府以绿色为基调,谱生态之旋律,实现了由朴素的生态观念向现代的生态文明转变,无不体现着旗委政府“既要黄金白银,又要蓝天绿地的经济、生态协调的生态文明发展观。乌审旗林业局将生态建设重点向城区、景区、园区、新型社区转移,启动实施了一大批50樟子松基地建设、1.5万亩“公仆林”基地建设、10万亩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不断提高林分质量。截止2011年底,全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5万亩,飞播造林135万亩,封山(沙)育林50万亩,全旗森林面积达到了565万亩,比1999年增加了248万亩,宜林地荒沙面积由1999年700万亩降至2011年的不足300万亩,建成自治区西部最大的保障性中心苗圃1处2个作业区,建设面积达到2万亩,全旗以樟子松为主包括各类乡土树种的种苗繁育面积累计达到了7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了30.96%和80%,分别比1999年提高了13和30个百分点,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收入人均达2400元以上,占纯收入的24%,比1999年增加了2000多元。全旗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效统一”和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的“三生共赢”新局面。

科学治理 走出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乌审旗林业局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独特的生态治理模式。一是分区治理模式。根据全旗的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立生态建设总体框架,划分出“四个重点”治理区,即南部无定河流域(黄河一级支流)水土流失治理区;中部宽梁大滩及“两线一通道”防风固沙治理区;北部沙滩湖群强度风蚀沙化治理区和城镇村屯绿化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主的补充治理区。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把抗旱造林、飞播造林、荒漠化防治等系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建设中,把森林经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求针叶树比重达到20%,同时加大老播区改造力度,使人工林逐步向近自然林过渡,呈现出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种结构渐趋合理的良好态势。二是林牧一体化的生态畜牧业模式。在生态建设中,大力营造柠条、杨柴、紫穗槐等乡土灌木树种,形成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使禁牧休牧轮牧和标准化舍饲养殖政策得以顺利推行,成功解决了林牧矛盾,极大地推动了全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三是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生态建设运行模式。2000年以来,又进一步确立了“立草为业、舍饲圈养,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及“地企联动、全民参与”等政策措施,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掏钱买活树”的办法,优化资源配置,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生态建设领域,鼓励多种所有制参与生态建设,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生态治理和开发聚集,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从谷起祥、宝日勒岱、殷玉珍,盛万忠、乌云斯庆、乌拉、乌都的造林大户到毛乌素生物质电厂、博源生态公司、华原风积沙的企业造林再到今天的全民义务植树的全社会造林的不断转变,乌审旗非公有制造林取得了蓬勃发展。全旗发展承包造林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大户有240多户,累计承包荒沙面积150万亩,已完成造林100多万亩,企业造林、全社会造林和大户造林已成为我旗生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了各种生产要素向生态领域集聚,创造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环境。

科学发展 建立新格局

近年来,乌审旗林业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务实创新的理念,永不懈怠的责任,以林沙产业逆向拉动林业生态建设,立绿为产业,走林沙产业化之路,实现了单一的绿起来向绿富同兴转变。大力培育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经济效益高的林沙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又一大突破,推进了生态建设主体由农牧民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在全旗重点打造建设以樟子松为主的10万亩种苗繁育基地,以沙柳、旱柳为主的工业原料林种植基地,以杨柴、柠条、紫穗槐为主的饲料原料林种植基地;以沙棘、枸杞、葡萄、红枣等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开发基地;以文冠果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生产开发基地;以萨拉乌苏、巴图湾、宏腾、博源等旅游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开发基地和以沙地柏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基地的“六大基地”。建成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宏腾、博源、华原风积沙等一批依托林沙草资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精深加工生产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林沙企业10家,带动农牧户5万户,提供就业岗位近6000个。建成萨拉乌素、察汗苏力德、银海等生态旅游景点10多处。2011年全旗林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2400元,约占农牧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林沙产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林沙产业的发展,逆向拉动了生态建设,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统一共赢,探索出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成功之路。林沙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转移,把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的发放和重点公益林补偿的启动,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改善了民生,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农牧民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惠民富民效益凸显。

科学规划 描绘新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乌审旗加快推进富民强旗和生态立旗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林业和“绿色长城”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为此,乌审旗林业局确定了“十二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生态立旗、文化兴旗”发展战略,在全市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率先推进生态建设转型升级,着力打好生态、文化两张牌,推进产业向生态化转变,以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以建设毛乌素沙地“绿色长城”为目标,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三低林”改造为重点,以发展林沙产业为突破口,以“五区”绿化为手段,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制药、制肥、二氧化碳收集捕获养殖螺旋藻、风积沙选矿及衍生材料玻璃等新兴产业,同时围绕苗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和饲料原料林等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和果汁饮料产业,提高碳汇能力和产业延伸能力,实现生态建设由生存和防沙治沙向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提高“三生共赢”的华丽转身,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加快构建林业生态、森林安全监测、林沙产业、生态文化四大体系,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乌审旗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到2015年底,全旗规划治理和改造面积达到409.8万亩,建设占地1万亩的保障性苗圃一处,10万亩樟子松种苗繁育基地,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6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由现在的31%提高到34.29%,植被覆盖度由现在的76%的增加到80%以上,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旗委、旗政府的历史重托,面对全旗十万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乌审现代林业已经踏上了转型升级、跨越的新征程,生态与产业,绿色与富民将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同行,乌审林业人将带领勤劳勇敢的乌审各族儿女勇往直前,奋发有为,在新的机遇中,新的征程上树立不朽的丰碑,继续谱写着新的绿色壮歌。

推荐阅读:

内蒙古:新钢公园景观建设工程已开工

内蒙古巴彦淖尔:盐碱地换“新装” 护堤林带来丝丝凉意

内蒙呼伦贝尔牙市域森林覆盖率达73.78%

内蒙古通辽市:治沙书记宝秀兰

(来源:国际在线 )